9月22日上午,逐户督查“清洁文明户”后,马友民赶紧跑向自家的冬枣地里,和王成文等几名村民一起打冬枣,“发往温州的2000斤枣要在下午3点前发车。” 看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的村干部满头大汗地赶来,王成文打心底认为两年前投给他的那一票是对的。 2016年以前,马友民还在界首市任寨乡马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列。尽管之前一直在浙江温州开出租贴补家用,但上有老母亲需要照顾,下有一双儿女正在求学,马友民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仅够家里的基本开销。 因收入微薄,2014年,马友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咋能成为贫困户?”马友民感到不光彩,憋着一股劲,寻找增收机会。 两年后,马友民和村里其他3名村民一起,引进山东沾化广为推广的冬枣,并成立了界首市民杰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冬枣,树下套种辣椒、红薯、西瓜、中草药等作物。 踏实能干的马友民把脱贫的希望寄托在一棵棵枣树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在冬枣还没挂果的情况下,3人靠套种的作物挣了30万元,马友民如愿甩掉了贫困帽。3年后,200多亩冬枣集中挂果,亩均增收6000余元,再加上套种的其他蔬果,合作社的效益大幅提升,马友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马友民能够切身体会到贫困户的不易。在他的主导下,民杰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贷资入股、土地入股、务工等形式,带动村里68名贫困户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在田管、冬枣采摘等繁忙时节,合作社还优先聘请十余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到基地务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马友民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服在心里。2018年8月,马湖村村“两委”换届中,马友民被选为村委委员,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工作。得到大家的信任,马友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关头,俺们村虽然实现了整村出列,但还需要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马友民说,在稳定村民收入的同时,还要提升大家的环境意识,引导村民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培树文明乡风。 马友民倾心投入村里工作,也有亲戚不理解:你拼死拼活地干,一个月工资才1600多块钱,还不如把精力放在种植基地上。每当听到这些,马友民总是淡然一笑,但他内心却无比坚定:“吃水不忘挖井人。我靠国家的扶贫好政策脱贫了,但村里还有一些贫困户未脱贫,我要和大家一起实现稳定增收,过上更好的生活。”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