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芝指导村民种姜 临泉县杨桥镇刘大村的张敏芝因丈夫和儿子患病而致贫,备受煎熬的她不仅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还努力发展农业脱了贫,被村里人称为“女强人”。 2015年以前,张敏芝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虽然儿子患有先天性耳聋,但她并没有抱怨,和丈夫起早贪黑,给儿子攒钱配人工耳蜗。谁知,不幸又再次降临在这个家庭,丈夫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求医问药的高额费用,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一时陷入了困境。 被村里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张敏芝家的境况有了缓解。然而,她深知,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有责任为家人重拾生活的希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把目光放在了生姜培育上。 “我在娘家时就有种蔬菜的习惯,有一定的技术。”但她也有担忧,生姜种植风险大,且须每年更换土地种植。眼下也没有更好的致富门路,她一咬牙一跺脚:“想来想去都是问题,只有干了才能找到办法。” 在刘大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张敏芝搭棚种姜、学习经验,有时在大棚里一待就是一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踏实肯干、不怕吃苦的性格,张敏芝把生姜基地经营得红红火火,第一年就实现了大丰收,亩产量达到七八千斤,收入2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张敏芝,有了更大的动力,扩大种植规模,收入越来越高。农闲时,她也总想找点事做。每到年底,她就开着电动三轮车往返于酒厂和饭店,帮人送酒,能增收上万元。2018年,她不仅顺利脱贫,还成了乡亲们眼中勤劳致富的榜样。 生姜种植上了规模后,张敏芝开始带动村里姐妹一起致富,平时10多人帮她浇水、除草、施肥,农忙时20多人一起劳作,每人一天约50元。“今年收成不错,市场价格也很高,一斤能卖两块多钱。我算了算,去除土地租赁费、人工费、大棚费等费用,每亩净收入1万元左右。”张敏芝说。 除此之外,她还主动向大家传授种植技术,从选种、挖垄,到播种、管护,再到采收,知无不言。 “脱贫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努力致富。”如今,张敏芝已流转了近30亩地,年销售额达20万元。接下来,她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人增收。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