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从“技术小白”到高级工程师

2020-10-14 09:30|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7136|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梅飞 实习生 王星辰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人物:
  
  马晓飞,男,1976年8月出生,高级工程师,安徽三宝棉纺针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荣誉:
  
  个人先后获得“安徽省技术领军人物”“安徽省技能大奖”、“民营科技发展贡献优秀奖”等;研发成果获“纺织行业军民两用技术优秀创新成果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纺织行业军民两用技术优秀创新成果奖”等荣誉。
  
  核心提示
  
  在纺织业深耕18年,马晓飞见证了这一传统行业的起伏跌宕。一路走来,他从一名普通员工一步步成为总经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对专业知识的钻研精神。
  
  一直以来,马晓飞在纺织加工技术、化学纤维创新应用、新型结构和功能纺织材料等领域不断创新,先后取得授权专利63项,软件著作权10项,安徽省科技成果13项,主持研发安徽省新产品5项。 近日,他被评为界首“好人好事”典型。
  
  谈成长
  
  18年,从普通员工到总经理
  
  记者:如今,您在纺织行业可以说已经是行家里手了,当初您是如何踏入纺织业的?
  
  马晓飞:早年大学毕业后,我在浙江做过销售工作,于2002年返乡,进入界首市三宝线业公司。它是一家老牌棉纺企业,以棉纱、缝口线为主要业务。
  
  根据岗位需求,后来我从办公室职工调整到一线技能岗位,参与产品研发生产。
  
  虽然大学接触过纺织专业知识,但毕竟没有参与过实践,从“门外汉”变身一线技工,刚开始有些不知所措。有幸跟在有技术的师傅后面学习,才慢慢上手,一步步成为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直到成为公司总经理。
  
  记者:纺织业作为传统行业,早年也受到过冲击,从而进行转型,在这种情况下,您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马晓飞:早些年,公司产品销售火爆,但规模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2008年开始,受经济危机影响,纺织行业不景气,企业纷纷停产。我们意识到,靠传统方式赢得市场的思路已经过时,缺少核心技术,才是造成纺织行业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公司产品结构调整,从生产服装企业使用的棉纱、棉布,向生产家纺产品转型,逐渐形成棉花收购、纺纱、织布、家纺产品一条龙生产线。
  
  一次次亲历公司转型,我从一线人员成为技术研发负责人。去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一级纤维检验员职业技能考试,成为这一行业的高级技师。
  
  谈创新
  
  搞技术就要不断学习
  
  遇到不懂的就要想办法弄懂
  
  记者:关于创新,你们是怎样做的?
  
  马晓飞:回顾多年的从业经历,我觉得,搞技术就要不断学习。不管是前期的生产一线技改、专利申请还是后来的技术成果转化,遇到不懂的,就要想办法弄懂。学习,是走向成功的法宝。另外,研发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既然选定了目标,就要一往无前,不甘失败,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
  
  2017年,我们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三宝线业与东华大学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先后成立院士工作站、睡眠健康研究所等5个研发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技术成果转化。
  
  尤其是院士工作站建成后,我们联合开发出防水新材料、功能性发热新材料、凉爽新材料,用于野战部队服装,实现军民融合的跨越发展。
  
  如今,企业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强,从科技创新中得到了实效。
  
  记者:这些年,您和团队完成多项研发项目,其中实际意义较大的项目是什么?
  
  马晓飞:从2006年开始,公司向家纺生产方面转型,那时就开始着手搞研发,主要涉及床上用品生产的技改,生产线节能降耗等。
  
  要说收获最大的,就是公司成立院士工作站以后,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研发项目。其中“仿鹅绒结构高保温絮片”这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实际价值较大。研发项目从立项到投产用了1年多时间,最后成为国家冬奥会指定保暖材料。
  
  该项目由院士工作站提供技术支持,公司进行技术成果转化。一个保暖絮片,它的强度、蓬松度、克重、配比材料等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在实际成果转化时,车间的湿度、温度、设备等都会对保暖絮片的质量产生影响。
  
  期间,遇到不少“卡脖子”的问题,我们就拿出来和专家团队研究,再投入应用,循环往复,使得问题得到最大优化。
  
  记者:有人说,公司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团队。作为团队领头人,您怎样看这一观点?
  
  马晓飞:当下公司的转型发展很成功,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背后强大的团队。
  
  和院士工作站的专家团队相比,我们公司组建的团队学历不算高,但大家的学习意识非常强。在进行成果转化过程中,如果项目需要进行技术资料整理,即便咬牙熬个两天两夜,也要把事情做好,大家都没有任何抱怨,这就是一种凝聚力的表现。
  
  如今,我们以加入技术战略联盟和产学研相结合为契机,在中国制造业的大潮中继续探索。我也会继续学习创新技术,努力研究出更多新产品。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