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已过,大宗秋季作物已颗粒归仓。但在阜南县王家坝镇,村民们正在为“迟到”的丰收而忙碌。 今夏,阜南县蒙洼蓄洪,农作物大面积受淹绝收。洪水退去后,蓄洪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夏季作物早秋补,粮食作物蔬菜补”,力争把灾后损失降到最低,眼下这批农作物迎来了丰收。 “这是洪水退后补种的萝卜,这段时间村里正帮忙找销路。”王家坝村村民周家保正和家人在地里采摘萝卜,他向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种子是政府免费发的,一亩地估计有3000多斤,按照每斤0.5元的价格计算,一亩地的纯收益有1000多元。“基本上把之前的损失补回来了。” 在王家坝镇和谐村,和谐兴旺家庭农场的大棚黄瓜、豆角,补种较晚,但眼下采摘上市正好打了个“时间差”。 “现在每天能出两三千斤的黄瓜、豆角,一亩地有近2000元的纯收益。”农场负责人朗克平告诉记者,灾后补种作物不仅赶上了好行情,也带动了十多户受灾群众增收。 据了解,洪水退后,王家坝镇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进行灾后改种补种——在地势较高的田块补种短季节蔬菜,在低洼地补种荞麦、绿豆等经济作物。目前,改补种作物正陆续上市,当地正积极联合县商务粮食局、教育局、工商联等单位,组织农副产品进商超、进农贸市场、进学校食堂,帮助销售灾后改种补种的农产品,力争把损失补回来。 “之前我们免费发给群众补种的萝卜、西兰花、香葱等已经上市,目前正在帮助群众销售。”阜南县王家坝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崔显瑞介绍,今年蔬菜的行情都还不错,预计全镇改种补种的收入可以达到3000至4000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蓄洪造成的损失。 记者从阜南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像王家坝镇一样,蒙洼蓄洪区内的老观、曹集、郜台3个乡镇也因地制宜补种了大葱、萝卜、西兰花、包菜等一些生长周期较短的经济作物,总面积接近3万亩。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