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阜阳文化产品文博会上实力“圈粉”

2020-10-24 10:13| 编辑: 刘黎 | 查看: 33910|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王雪洁 通讯员 鲍蕊/文 颍州晚报记者 王彪/摄|来自: 阜阳日报

阜阳葫芦工艺品深受现场群众好评和喜爱。

阜阳剪纸展位前,围满感兴趣的参观者。

      10月23日,第十四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我市14家文化企业和部分非遗文化产品、民间工艺精品、创意文旅商品在文博会上展出,集中展示近年来阜阳非遗传承保护发展情况、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及良好的文化资源、投资环境。
  
  本届合肥文博会为期4天,以“创意文化引领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区域文化协同融合,突出“高质量”的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其中,阜阳展区以非遗文化产品、民间工艺精品和创意文旅商品三块内容为主,既有阜阳剪纸、界首彩陶、杜氏刻铜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技艺展示,又有创意柳编、葫芦彩绘、孔雀公主饰品等创意文化精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当天,记者来到阜阳展区中心区域,只见形色各异的葫芦围成一个圆圈,烙画葫芦、掐丝葫芦、堆彩葫芦等产品层次分明地摆放在展台上,备受参观者关注。
  
  首次参展的太和县葫芦先生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岩,正在为外地客商介绍产品:“咱们这是原生葫芦,通过晾晒、雕刻等工艺做成工艺品,每个产品根据工艺难易程度,价格也不一样……”
  
  葫芦先生有限公司位于太和县大庙镇,企业不仅生产加工葫芦文化工艺品,还种植了200余亩葫芦,从种植到加工一体化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葫芦工艺品需要从种植就开始把控,每个葫芦的形状都有一定要求。”李海岩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一直致力于产品创新,从传统的葫芦雕刻到废物利用的葫芦造景,每年都在增加新品种。下一步,他们将认真研究“葫芦鱼缸”,将受损葫芦与玻璃有机结合,打造出集美观与实用为一体的葫芦工艺品。
  
  这边创意性文化精品深受欢迎,另一边的阜阳剪纸、界首彩陶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台前也是人气满满。
  
  在阜阳展区入口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位前围满了参观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程兴红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如鱼得水”,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脱纸而出”,当场被合肥一位老人以30元的价格买下。“这样精美的手工剪纸可带回家摆在书桌上,很喜庆。”老人如是说。
  
  程兴红告诉记者,他的剪纸艺术深受父亲程建礼的影响和熏陶。这几年,他在继承阜阳传统民间剪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剪纸风格,作品粗犷中含细腻,寓巧于拙,大胆夸张,有着古朴简约、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他的剪纸作品《中国梦之民生剪纸》曾获山花奖文艺组金奖。
  
  阜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阜阳剪纸、界首彩陶、颍上花鼓灯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汉简入选国家首批珍贵古籍保护名录,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是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台家寺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市文化法人单位7000多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60多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20亿元。柳编、发艺等文化产品远销北美、西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