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同一片星空下,他们默默守护

2020-10-27 10:34| 编辑: 刘黎 | 查看: 18100|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文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在颍上县迎宾大道上,有一座爱星融合园,在当地自闭症儿童家庭圈内很有名。从园长到教师,大都由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兼任。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正常生活,从去年起,爱星融合园接纳了部分亲友的孩子入园,每学期仅象征性地收费800元。而按照园长周平平的意思,从明年起,这些收入将全部免去。
  
  孩子们正在上课
  
  希望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孩子共同成长
  
  近日,记者来到爱星融合园,只见园门前挂着一块写有“颍上自闭症儿童家长组织”字样的牌子。20多名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玩游戏。他们既有自闭症儿童,也有正常孩子。与普通的幼儿园不同,园里站满了陪伴的家长,随时照顾各自的孩子。
  
  周平平告诉记者,在这里,每天上午会上三节集体课,即正常的孩子和自闭症孩子在一起,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全程陪同,然后是一对一的“个训课”,针对每个自闭症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专业培训。
  
  今年8岁的欣欣是周平平的第二个孩子。孩子2岁多时,她注意到儿子的异常——不与外界交流,仿佛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长辈都不以为意,说大大就好了。儿子2岁8个月时依旧不能与外界交流,周平平才猛然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她带着孩子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等处四处问诊,最终的诊断结果让她差点崩溃——儿子患有孤独症(自闭症)。
  
  周平平曾经连续给孩子报了3家幼儿园,都被劝退。后来,周平平放弃工作,带着孩子走上艰难的康复之路。得知哪里有康复机构,周平平就去哪里。外地的生活很艰难,房租、学费、伙食费等,一个月要近两万元。
  
  在四处奔波中,周平平和颍上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走到了一起。共同的困境,让她们有了抱团取暖的念头。
  
  2017年,周平平从北京的星星语自闭症培训机构培训归来,第二年3月,她和两位自闭症儿童家长自筹资金,共同创办了爱星融合园,寓意爱护“星星的孩子”,希望他们和正常孩子一起融合成长。

  既是孩子妈妈又是园里老师
  
  90后赵洁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女儿小雨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她放弃工作,陪护孩子先后到合肥、北京等地康复。在外的日子,每月开支都在1万元以上,最多时,一个月各种课程及药物费用接近4万元。
  
  去年下半年,赵洁陪小雨来到爱星融合园。因为相对受教育程度高,加上对孩子耐心细致,赵洁被周平平推荐到北京专业机构学习。拿到资格证后,赵洁返回爱星融合园担任老师。
  
  和赵洁一样,90后的刘倩倩同样身兼教师和妈妈的双重角色。女儿小青3岁时,刘倩倩曾带孩子去了次游乐场。孩子不与其他儿童玩耍,还长时间咬着衣领,口水不住地流。刘倩倩满脸尴尬,不住为孩子擦着嘴角,还不时听到身边有家长议论:“孩子挺漂亮,但一看就没教养。”
  
  回到家后,刘倩倩趴在床上大哭了一场,“直到加入了爱星融合园,才有了找到大家庭的感觉。”
  
  90后妈妈王梅和女儿毛毛来到爱星融合园刚刚一个多月。毛毛4周岁时,被上海一家医院诊断为“疑似自闭症”。在合肥一家医院,王梅带着孩子持续求诊,3000元钱一天,一个疗程就是两万多元,3个疗程下来,连同药费、上课等,共花去了10万多元。
  
  王梅也带孩子去过颍上县某定点康复机构几次,但因为不认同机构的康复方式,她再次选择了离开。直到来到爱星融合园,周平平的一句话让她心里瞬间充满阳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就是因为善良,这些可爱的天使才会选择我们成为母亲。”

      希望社会给孩子容身之地
  
  爱星融合园创办之初,入园孩子只有7个,不到3年增加到40多个。按照周平平的想法,明年起将对正常孩子免去学费。随之而来的则是财务短板日益凸显。在爱星融合园创办的第二年,与张晓丽合办的两位朋友因为承受不住经济压力而离开。
  
  虽然爱星融合园的学费非常低,但周平平按照正常工资付给老师和保育阿姨。自闭症儿童的学费每月1000多元,此外的财务缺口都是自闭症儿童家长想尽办法筹集。超出家长承受能力的,由周平平个人全部负担。
  
  今年7月份,在取得家人支持后,周平平又卖掉一套房子。这笔钱被她全部投入爱星融合园的设备添置、管理运营中。此前,为陪同孩子治疗,外出学习自闭症护理知识,乃至后来开办爱星融合园,周平平和丈夫陈伟先后卖掉了两处住房。
  
  眼前的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将来还能坚持多久?周平平心中没有答案,她希望至少能再支撑几年。她和全园所有的家长希望,等自己老去时,这些孩子即使没有劳动能力,也能在社会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

      相关

    申报定点机构可享受国家相关补助
  
  “爱星融合园目前不在定点康复机构名单内。”阜阳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是民间开办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必须由县级残联批准,再到市残联备案,最后再由市残联核准后报到省残联。在获批后便能成为定点机构,可承接中央和省级的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标准为每人每年1.2至1.5万元不等。具体来说,根据申报机构的性质,首先申报者必须取得由卫健委、工商等相关部门批准的资质,其次要能够承担需要承担项目至少两年,再看是否符合2014年省残联制定的准入标准。一切符合的话,根据申报者当地的县级机构数量和自闭症儿童的人数,由县残联最后核准。如果已经饱和,就不合适再批复新的康复机构。
  
  此外,按照规定,如果康复机构连续两年招收不到20名自闭症儿童,该机构的资质自动取消。他建议,爱星融合园想成为正规康复机构,应按规定向当地县残联咨询。
  
  业内人士称融合康复可能性不大
  
  对自闭症儿童患者,市三院儿少科主任杨荣春说,如果能够及早发现,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提高后天社会适应能力,“发现得越早,干预治疗越早,效果就会越好。”
  
  但对爱星融合园秉承的与正常儿童共同成长,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理念,杨荣春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说,在医学上没有“融合康复”这个说法,自闭症康复训练是系统的,不是和正常孩子在一起就能相互影响,“本身孤独症就是交流障碍,爱星融合园的康复理念有些想当然。”
  
  在颍上县迎宾大道上,有一座爱星融合园,在当地自闭症儿童家庭圈内很有名。从园长到教师,大都由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兼任。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正常生活,从去年起,爱星融合园接纳了部分亲友的孩子入园,每学期仅象征性地收费800元。而按照园长周平平的意思,从明年起,这些收入将全部免去。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