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有多长?16000多个日日夜夜,足以让很多人和事改变。 可对于颍州区三塔集镇徐寨村68岁的韩宗侠来说,这么多年,有件事一直不变——照顾婆家姐姐徐翠华。 这个瘫痪在床、跟她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却成为她踏进徐家后一直牵挂的人。 喂饭、换洗衣服、擦洗身子……为了方便照顾,她索性跟姐姐同住一个屋。 “你活一年,我伺候你一年;你活十年,我伺候你十年。”韩宗侠曾这样对徐翠华说。 如今,79岁的徐翠华头发已花白,牙齿掉光,而韩宗侠佝偻的身影,依旧在她身边忙里忙外…… 日前,韩宗侠被评为“颍州好人”。 婆家有个瘫痪姐姐 “把咱姐接过来,我伺候” 11月8日,记者来到徐寨村徐翠华的家。她是村里的五保户,两间瓦房是政府拨付的2万元专项经费所盖。房间家具虽简单,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正值中午,韩宗侠送饭的时间。见到记者,顾不上吃饭,徐翠华就聊开了:“这个兄弟媳妇,我都不知道说啥,她受累得很……” 徐翠华是韩宗侠爱人徐文江的姐姐。19岁那年,徐翠华不幸患小儿麻痹症,因家庭经济困难延误了治疗,从此瘫痪在床,被评定为二级肢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父母去世得早,照顾她的责任,就落在弟弟徐文江肩上。 到了成家的年纪,在别人的介绍下,徐文江和22岁的韩宗侠结了婚。可家里有个瘫痪的姐姐要照顾,徐文江心里一直有所顾虑。 但韩宗侠说话了:“有什么为难的?把咱姐接过来,我伺候。”说到这,徐文江舒了一口气。 可徐翠华不想成为弟媳的负担,执意单住。从那时起,徐翠华就成了韩宗侠心中最大的牵挂,每天奔波在自家和姐姐家之间照顾她。 刚一瘫痪时,徐翠华曾情绪低落,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但随着弟媳的悉心照料,她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改观,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有时闲聊就跟韩宗侠说:“我不想死,想活着。”韩宗侠就一遍遍回答她:“那就好好活着。” 住到一个屋里照顾 “照顾姐姐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照顾一个连翻身都困难的病人,不是件轻松的事。 过去,徐翠华靠着摆动身体还能缓慢挪动几下。近年来,她的身体状况一年比一年差,有时大小便失禁,弄脏衣服。 为了照顾起来方便,韩宗侠索性和姐姐住到一个屋里,把四条床腿全部锯掉,就在木板上面铺床垫睡。 每天,韩宗侠6点来钟起床烧饭,然后捣碎了喂姐姐吃。接着喂牛、喂鸡、下地、摘菜……劳作回来再煮午饭,忙个不停。 有时,喂完饭后,她要将姐姐身上沾了粪便的衣物换下来清洗。期间,还要时不时地清洗席子、小棉被。除此之外,她还有另外一项固定工作——定时把姐姐抱起来,让她坐在床边活动,防止生褥疮。 徐翠华体重虽不到八十斤,可对于身材矮小、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韩宗侠来说,抱起她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可她还是经常把徐翠华抱在三轮车上,到村里、街上逛逛,碰到有唱戏的带去听戏、晒太阳。“照顾姐姐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说起弟媳腰痛的毛病,徐翠华有些心疼地说:“都是因为照顾我落下的。” 原来,因为徐文江常年身体不好,无法顾及姐姐。韩宗侠年轻时生孩子后,月子里也坚持照顾姐姐,以至于落下了病根。 46年不离不弃 “她能好好活下去,我也就安心了” 从22岁至今,46年如一日,韩宗侠就这样不离不弃。平时,徐翠华心疼韩宗侠日夜操劳,经常有意识地锻炼双手。如今把饭菜送到床头,再将她扶坐起来,她就能慢慢地抬手吃饭。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照顾我,像亲妹子一样,要是没有她,我不可能活到现在。”说起弟媳,徐翠华总是感激不尽。 韩宗侠育有两儿一女,都在广东上班。不知多少次,儿女打电话要接她和老伴去南方享福,却总是被她一口回绝。 “姐姐一个人在家,我哪儿也不去。”韩宗侠说,这些年除了儿女的补贴外,她和老伴通过种地、养羊、养鸡等收入,吃喝不愁。按照相关政策,徐翠华每年还享受五保金、残补以及特殊护理补贴。 担心姐姐因长期躺在床上太闷,便给她买了电视机。“姐姐听收音、看电视,把了解到的新闻讲给我听。”韩宗侠说,如今她们姐妹俩已经分不开了,“俺俩就是亲姐妹。”在她的影响下,儿孙也懂得孝道,经常从外地寄吃的、用的回老家。 几个月前,徐文江摔伤了腿,一直卧床养病,这让韩宗侠的担子更重了,一整天忙下来常常累得筋疲力尽。这几天,丈夫住院,韩宗侠也无暇顾及,只能抽空去看看,让其他亲友帮忙照顾。 “韩宗侠很开朗,这么多年照顾婆姐没有任何怨言。”村委会工作人员李国强说,她的善行感动着家人,也感动着邻里。“现在,村民都以韩宗侠为榜样,孝老爱亲,村风更文明了。” 随着时光流逝,韩宗侠也老了,有人替她发愁:照顾瘫痪病人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对此,韩宗侠说:“只要我能动就要坚持下去,她能够好好活下去我也就安心了。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