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初结的蚕茧刚加工成蚕丝,颍上县古城镇赵楼村脱贫户黄忠华就接到了同村3床四斤重的蚕丝被订单。 “我都是用浑圆饱满、大小均匀的蚕茧做蚕丝被,大家信任我,每年都能卖出去不少被子。”黄忠华告诉记者,等打扫完村里的卫生,晚上看孙子写作业的时候,她就抽空制作蚕丝被。 丈夫患脑瘤不幸去世,家里失去主要经济来源,还欠下十几万元的债务,黄忠华带着三个孩子,日子过得艰难,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听帮扶干部介绍,种桑养蚕一年养两茬,忙两三个月,收入比传统作物高,国家还有产业补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黄忠华和邻居一起到耿棚镇学习养蚕技术。 学了一个多月,黄忠华就在自家5亩地里种上了桑树,秋季又养了第一批蚕宝宝。尽管每天采桑喂蚕很辛苦,但黄忠华从没喊过累。 “看病欠了不少钱,儿子也要娶媳妇,虽然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但俺也不能一直靠政府养。”勤劳能干的黄忠华不仅积攒了养蚕经验,还通过养蚕获得上万元收入,顺利摘下贫困帽。 2017年,闲不住的黄忠华找到村干部表示想再找个工作,多挣点钱。考虑到黄忠华爱干净、有责任心,村里安排她到公益岗位,负责村庄卫生清扫工作,一个月有690元的收入。 今年初,村里的光伏管理员因有事不能继续工作,考虑到黄忠华的儿子儿媳因疫情迟迟无法外出务工,村干部又让黄忠华负责光伏电站日常管护。 “靠着保洁员、光伏管理员的工作,大概能挣万把块钱,再加上种桑养蚕、生态林业分红,今年我至少有2万元收入。”黄忠华说,脱贫致富路上,不能争穷比苦,只有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