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言传身教 是对晚辈最好的教育

2020-10-20 10:42| 编辑: 刘黎 | 查看: 24178|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刘培军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家住颍州区颍西办事处的刘泽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老两口恩爱互敬、友善待人,儿子媳妇孝老爱亲、工作敬业,小孙子讲文明懂礼貌,学习勤奋。2018年,他的家庭先后被评为阜阳市、安徽省“最美家庭”。
  
  刘泽民说,良好的家风家教,是家庭幸福和谐的前提。长辈的积极向善、言传身教,是对晚辈最好的教育。
  
  把良好的教育传承下去
  
  刘泽民是一名退休教师,老家在临泉县城东侧一个叫刘楼的村庄。因为这里民风淳朴,重视教育,培养出很多大学生,后来改名为“状元村”。
  
  “从我曾祖父那一代,就很重视教育。家里虽然不富裕,但家风很好,学习氛围浓厚。”刘泽民的曾祖父是一名私塾先生,饱读诗书,父亲小时候还上过他的私塾课,写得一手好字。
  
  刘泽民的母亲虽然是一名农村妇女,但爱学习,一边干农活一边上“冬学”。“我上小学时,她经常问我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写。”
  
  刘泽民回忆,父母为人善良,谁家有需要都会帮一把。邻居来借面,母亲会把碗里的面压实再添满。邻居家的孩子吃不饱饭,母亲会把他们接到家里吃饭。当时家里有个石磨,一个村的人都会来磨面。石磨坏了,父母掏钱修好再给大伙儿用。
  
  “父母常教育我们,为人处世多行善。”刘泽民把良好的家风家教传承给孩子,并且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他常对儿子说:“古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要常存感恩之心,尽自己的力量多做善事,身边人能帮就帮。干好工作,不贪不占,不要抱怨。”
  
  儿媳妇也是一名教师,她孝敬长辈、疼爱孩子,在家勤做家务,工作认真敬业。夫妻俩相敬如宾,从没吵过嘴。2018年,儿媳妇被刘氏家族评选为“刘家好媳妇”。
  
  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孙子
  
  退休后,刘泽民也曾经历过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直到2013年,他接触到传统文化,重新发现了人生的价值。
  
  那一年,传统文化学者张雨亭在阜城开设公益讲座,刘泽民去听他讲的《弟子规》。“通过学习,获益匪浅。”刘泽民说,比如“缓揭帘,勿有声”,表面看是掀门帘时要轻缓,以免打扰到别人,其实讲的是做事情要注意别人的感受,心态放平和。
  
  从那以后,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每天早晨,他都会捧起《论语》《道德经》《龙文鞭影》等诵读。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的心态和生活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以前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会心烦,也会抱怨。通过诵读经典,思维宽了,心胸大了,做事情不再只是为自己考虑。所以我主动改变自己,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家庭关系也变得更和谐了。”
  
  刘泽民认为:“一个人做好了,首先可以带动一个家,带动身边的人,进而带动一个社区。这样,整个大环境都会好起来。”
  
  刘泽民还用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孙子。大孙子上小学时,每次写完作业,刘泽民会带他诵读《论语》《诗经》《唐诗宋词》等。经典的力量对孩子帮助很大,他和同学发生摩擦,会先找自身的原因;面对困难和问题,他不较真、不抱怨,而是积极解决。
  
  正在上幼儿园的小孙子也有了可喜的表现:讲文明懂礼貌,手里有垃圾,宁愿走远点也要扔到垃圾桶,上街时从不闯红灯。创城期间,他主动拿着小扫把打扫楼道。
  
  “活到老,学到老,老了一定会更好。”刘泽民说,学习让人充实,也让生命更有价值。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