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走出适应性农业发展新路

2020-11-13 09:1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6905|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杨治好 通讯员 杨露琪|来自: 颍州晚报

  在阜南县老观乡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胡广富带着工人在刚完成清淤的塘内放养鱼苗。“虽然受了灾,但政府给我们很大支持,让我有信心有能力继续发展产业。”胡广富介绍,他的企业落户老观乡已有三年多,今年流转4700多亩地种植芡实,不想受了灾,损失惨重。“鱼苗投放下去,我们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阜南县老观乡位于蒙洼腹地,地势低洼,发展传统麦稻种植产量低、效益差。近年来,该乡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发展适应性农业的新路子。
  
  从2016年开始,老观乡通过招商引资,从天长市引入芡实种植大户胡广富、徐学斌、古宏寿等人,并注册老观生态农业、阜南县钱富农业有限公司、瑾煜家庭农场等企业。
  
  胡广富介绍,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产业园内水体环境优良,产出的芡实个大、壳薄。芡实干果通过深加工成米仁,在市场上很畅销,70%产品出口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65岁的黄守刚家住顺河村,芡实基地落户后,他把7亩地流转出去,还在基地找到了工作。“流转土地一年租金4200元,我常年在这里务工,主要负责清理水草、采摘果实,每年还有1.5万元左右的工资收入。”黄守刚说,自己已于2018年顺利脱了贫。
  
  “目前,园区流转土地2.3万亩,按照每亩地600元计算,土地的流转费用1380万元。” 老观乡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园区引入企业5家,规模百亩以上种植大户23家,去年实现产值1.16亿元。因生产需要,园区内企业长期为67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日薪可达100元以上,实现年人均增收4200元,带动周边群众脱贫增收。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