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69岁的李成春已经来到猪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家住界首市泉阳镇胡集社区李大庄的李成春如今是村里有名的养猪大户。邻居们都说,他是赶着猪仔甩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每当听到这里,李成春总是憨憨一笑,笑容里流露着感激。 早些年,李成春在建筑工地干活摔伤,花光了家里积蓄,一条腿还落下了残疾。情绪低落的他终日不言语,人们很少能看到他的笑脸。2014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出门打工也干不了重活,花销大收入低,这些年没挣到钱。”在登门走访的帮扶干部面前,李成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回来养猪,但是没场地、没本钱。” “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其他的我们一起想办法。”帮扶干部的一番话坚定了李成春发展养殖的决心。不久,界首市的农业技术人员就来到他家,详细了解他的养殖意愿,为他分析养猪形势,并给他推荐了购买母猪的渠道。隔了没几天,镇村干部找到了他,送上一笔政府贴息的小额扶贫贷款。 困难解决了,李成春干劲很大。2017年底,他找来邻居帮忙,两人用三天时间盖好了猪圈。紧接着,他又选购了几头母猪,正式走上了养猪路。 “我和老伴没日没夜地围着猪圈转。第一年,几头母猪下了十几个猪仔,养到一百多斤卖了,净收入5万多块钱。”李成春说,这两年,他又买进了几只羊,扩大了养殖规模。 这几天气温持续下降,李成春更加关心猪仔的生长情况。“13头猪仔一天一个样,照这样下去,春节前卖掉,每头接近200斤,又能收入几万块。”李成春开心地说,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下,每天干着有奔头的事,全面小康路上一定不能拖后腿。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