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服务功能,为临泉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成为了当地教育扶贫的金字招牌。 皖北经济技术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临泉县高级职业中学,于2014年更名为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尽管历史悠久,但专业教师匮乏,招生规模、教学管理、专业发展一直徘徊不前。”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校长郭颖超告诉记者,2015年12月底,规划面积500亩、投资4.7亿元、可容纳1.2万名学生的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新校区开工建设,拉开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新序幕。目前,在校学生已从2000多名增至8000多名,形成了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职业能力提升体系完备、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完好的发展新格局。 “作为一所职业中学,最大的使命就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带动老百姓致富。”郭颖超说,帮助贫困人口获得一技之长,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改变命运,是学校坚守的宗旨。 当前,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50名,全部享受国家免学费与助学金政策。同时,学校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减免各项学杂费并进行校内资助,学校教师还与1050名贫困家庭学生建立了“亲戚”关系,不定期上门帮扶,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温暖。 利用教育资源做好技术培训,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穷根。在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服装设计、婴幼照料等课程办得如火如荼。“婴幼照料班的学员,毕业后月工资能拿到近5000元。”该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临泉县还将农委、人社、卫生、农机、教育等部门的各类培训整合到皖北经济技术学校,重点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发展中短期培训,以促进劳动力转移,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在建设好校本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与种养大户的联系,使职业教育走下黑板,走进乡村,走上田间地头。近年来,学校先后培训农民近10万人次,年均培训3万人次以上。 “技术扶贫,是帮助贫困户重拾自信,找回生活希望的有效途径。”郭颖超说,在该校联系包保的贫困村——老集镇南刘寨村、陶老乡腰庄村,学校充分发挥优势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如今,两村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还发展了不少种植大户、技术能手,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