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超:搞活一个产业 带动一方村民

2020-12-11 09:40| 编辑: 刘黎 | 查看: 23470|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潘金铭 通讯员 史浩然|来自: 阜阳日报

  
  办过幼儿园,开过饭店,修过马路,如今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还种起了青花椒……他就是太和县三塔镇李陈村党总支书记王超,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引领下,李陈村村民的生活像青花椒生长一般拔节升高。
  
  过去,李陈村是三塔镇四个贫困村之一,村集体常年收入为零,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村民人均纯收入在贫困线以下。
  
  作为土生土长的李陈村人,且先后在李陈村工作10余年,村子里的贫困,王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才能改变贫困面貌,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他在反复思考。
  
  产业是带动脱贫增收的有效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村里有了产业,才能带动百姓就业,甚至带着他们自主创业。”王超说,思来想去,在农村发展种植养殖最切合实际。
  
  2018年,担任李陈村党总支书记后,王超自费到四川广安考察,了解到了青花椒的市场潜力。回到村里后,他多方奔走,说服一名合伙人筹资300万元,流转土地600多亩,成立了安徽省景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广安的青花椒引进了李陈村。
  
  “前两年缺乏种植经验,不是旱了,就是浇水过多,收成都不算好。”王超说,但他们并没有灰心,专门请来四川农业大学的教授,“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建起了大棚,积累了种植经验,收益明显提升,预计以后的亩均收益能达1万多元。”
  
  收获效益的同时,景晟生态农业还带动了200多名村民就业,其中贫困户50多名。种植、浇肥、除草、采摘……王染坊村贫困户李桂梅每天一大早就来到青花椒种植基地忙碌。“每天能挣60块钱,一个月就是一两千,总比在家闲着强。”李桂梅说。
  
  产业发展的思路一旦打开,致富的活水不断涌来。这几年,李陈村“两委”采取能人大户传、帮、带和资源二次利用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开拓了以下派扶持资金入股水产养殖大户、村集体林地转租套种林下作物等增收途径。截至目前,这两项措施已为李陈村集体经济带来了6.67万元收入,结束了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历史。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