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农历小年,刘怀荣起了个大早,跑趟集市买了块猪肉,到菜园割了把韭菜,擀皮、拌馅、包饺子,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忙得不亦乐乎。 这里是颍东区新乌江镇李庄村辛家湖安置区。宽敞明亮的三层小楼,装扮得喜气洋洋,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水电通、网络畅。 韭菜馅的饺子包得鼓囊囊,“晒晒”年味,对比往昔,刘怀荣心里美滋滋。 刘怀荣所在的原李庄村,地处三湾洼地,为口孜东矿首采沉陷区,自然条件恶劣,村民种植的庄稼经常受灾,日子也富不起来。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老房子里,环境潮湿,遇上连阴雨,屋里墙皮脱落,家具沤烂,没门的旱厕臭气熏天,这样的日子,刘怀荣一家熬了一年又一年。 改变来自2016年。受益于搬迁安置项目,包括刘怀荣在内的1859户6000多人,告别穷窝,搬进整体占地约1200亩的集中安置点辛家湖安置区,还有部分群众住进了胡圩孜安置区、幸福苑小区、众兴苑小区。 按照“搬得出、住得稳、逐步能致富”的要求,安置区内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小学、活动广场、便民超市、快递投递点等,方便搬迁群众生活需要。为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新乌江镇还在安置区建设了扶贫厂房,招来服装加工企业,常年用工10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 刘怀荣就在当地扶贫车间的服装厂工作。“以前日子穷,都想着往外跑挣钱;现在住的是楼房,家门口就能挣钱,一家人都在一起,日子过得开心又舒坦。” 记者了解到,结合乡村振兴等工作,新乌江镇给予年龄偏大的搬迁群众提供了保洁、护河、绿化、光伏巡护等公益性岗位。对塌陷形成的水面及暂时未塌陷的土地,整体对外流转,所得收益主要用于免费为年满60周岁群众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特困群体救助以及安置区小区日常维护等支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