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村民自建民俗馆 留住红色记忆

2021-4-14 09:46|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088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方松高 实习生 晏光婷 通讯员 余波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日前,位于颍泉区闻集镇的船来船往民俗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与常见的民俗馆不同,这个展览馆不但有石器、陶器、农耕用具等早些年的生产生活用品,还专门设置红色历史文化展厅,展出的有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军军旗、农民暴动使用的大刀长矛、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代表合影,还有我国第一部宪法、土地法和婚姻法等一批红色历史文物资料。一件件珍贵红色历史文物实物,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痴心收藏老物件,建成民俗展览馆
  
  民俗馆主楼四层,每层分两个展厅,共约1000余平方米,占地0.5亩,院落占地1.5亩。去年9月,经颍泉区文旅体局审批备案,馆藏展品万余件,主要以本地民俗物品、民俗资料和红色历史文化实物资料为主,第二层专门展出有毛泽东选集、红军遗物、农民暴动使用的大刀长矛等。
  
  “我从小就喜欢老物件,从18岁开始,就留意收藏老物件,这一爱好坚持几十年了。”民俗馆负责人桑勇说,从收藏烟标开始,然后收藏火柴盒、酒瓶、邮票,到现在收藏农耕用具、旧时生活用具、红色历史文化实物资料等。“究竟有多少种类,花了多少钱,我也算不清楚了。”
  
  “我收藏的原则是,只要是老物件见到就想收。哪怕家里已经有了,不收回来心里不踏实。”56岁的桑勇说。另外,他只收不卖,不管买家给的价格有多高,这也导致了他为收藏支出大量资金。因家里老物件只进不出,如今已堆积如山。
  
  记者在民俗馆内看到,农民暴动使用的大刀长矛摆满了两个展柜,印有“为人民服务”的碗碟成摞,石磨、各种酒坛满院子都是。
  
  毛主席塑像、毛主席像章、红军军旗,还有我国第一部宪法、土地法和婚姻法……进入红色文化展厅,仿佛走进时光隧道,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藏品背后都有故事
  
  记者在展厅看一件特别珍贵的红军遗物——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军军旗。旗的左边镶白布,写有“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军”字样,旗帜的中央缝着一个金黄色的大五角星,五角星内绘有镰刀和斧头图案。这面军旗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在军旗的旗裤处,用黑色笔手写有“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军”“一九三0年”字样。这面军旗,历经岁月的洗礼,旗帜略显褪色,但却依然清晰夺目。
  
  据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建立于1930年底,是由方志敏、周建屏、邵式平等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下辖3个团,每团编6个连,另编一个特务营。全军2000余人,后扩编为3个旅及特务团,达6000余人。
  
  “这面军旗是我10多年前在太和县清浅镇收的。”桑勇说,在清浅一农户家,看到这面旗被用来遮盖物品,仔细看是红十军军旗。他知道这是比较珍贵的红军遗物,据主人说这面军旗是祖辈传下来的,具体来历也说不清楚。“这户人家可能不知道这面军旗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只当成一块布使用,说不定哪天就毁坏了,我就想买下来珍藏。”
  
  “这把日本军刀,我前前后后谈了9年,主人才愿意转让。”桑勇指着展柜内一把泛着寒光的军刀说,当时这把刀给多少钱主人都不愿转让。后来因刀主家中出现意外事故,刀主才同意转让。“这刀柄用牛皮缠绕,刀口现在还非常锋利。”
  
  另外,该厅还展有《红岩》《铁道游击队》等经典红色连环画,阜阳“四九”起义图书资料等。
  
  类似的“淘宝”经历,桑勇还有很多。“我白天做生意,晚上去各地寻找老物件,晚饭有时都顾不上吃。”桑勇说,他晚上很少喝酒应酬,太浪费时间,不如去淘点自己喜欢的物件。
  
  孩子若不愿接手,老物件将捐献给国家
  
  “我办这个展览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就是想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乡土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桑勇说,这些承载历史文化的老物件,是他十分珍视的藏品,也是为国家尽一点保护义务。“目前,我的孩子中,已经成人的都不喜欢这些。如果我几个孩子都对这些藏品不感兴趣,不能好好守护传承下来。等我老了,我将这些藏品全部捐献给国家,让藏品得到最好的保护,发挥更大社会价值。”
  
  颍泉区文广新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船来船往民俗展览馆内有一个展厅是红色历史文化主题,展出的实物资料多是建国初期至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期间的,这些展品承载着红色文化基因,是开展党史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
  
  除与党史有关的红色文化展品外,展览馆内还有很多价值很高的老物件。如锁类文化展区,有一把宋代的城门锁,长达96厘米,重达5公斤;明代的军用战鼓,鼓高1米,直径1.1米。此鼓虽有几百年的历史,但保存较好,敲击鼓面,仍会发出“咚咚”响声……
  
  “展览馆里有纺花车、犁子、耙、斗、升等过去使用的东西,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认识了。”村民王克军说,这些老物件在这里集中展览,年轻人参观后可以了解过去的艰苦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