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太空新家建设有咱阜阳人

2021-5-12 09:03|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764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周姗姗|来自: 颍州晚报

  4月29日中午,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和核心舱是我国空间站任务首发飞行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开启新征程。本次发射任务中,担任测量系统前端指挥员的是咱阜阳人陈明,他凭着严谨、敬业的精神,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为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贡献力量。
  
  “我们这个团队就像是火箭的‘医生’,每当火箭进入发射场后,我们要通过测量系统这个‘听诊器’对箭体进行系统检查,负责全箭所有参数的采集和监测。”陈明说,任务一启动,他就带领岗位人员参与到地面设备恢复检查的进程中。重要测试亲自检查把关,爬上爬下,常常累得汗流浃背。此外,他还要抓紧时间,组织前端的操作手进行应急预案的学习,确保万无一失地完成好每一项测试工作。白天测试工作完成后,晚上结合白天测试情况,预想后续测试流程,回想工作还有无疏漏。“听到火箭飞行正常,核心舱准确入轨,任务圆满成功,感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1990年,陈明出生于颍州区西湖镇,小学就读于青杨小学,之后在西湖镇中心学校初中部、大田中学高中部读书。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他们对我的影响身教大于言传。”陈明说,记得小时候,他跟父亲下地割麦子,两亩多的麦田割了半天也不见少,就抱怨道:“这要割到什么时候啊?”当时父亲说了句:“眼是狗熊,手是英雄。”平时,父亲的话并不多,却用行动告诉他,要做一个踏实肯干的人。
  
  2003年,13岁的陈明从电视上看到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我的航天梦也是那时开始的。当时觉得能上太空是一件很酷、很厉害的事,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坐着飞船遨游太空”。
  
  2012年大学毕业后,陈明入职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参与前期建设。以这个复杂又重要的任务为起点,一步步靠近儿时心驰神往的太空世界。
  
  两年后,作为测量系统岗位操作手,陈明参与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两型号火箭的合练及首飞任务。后来,又成长为岗位负责人,完成了长征五号火箭复飞。
  
  “近两年,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任务日趋繁重,我作为测量系统箭上操作手兼前端指挥员先后完成长征八号火箭首飞、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探测器和天和核心舱等重大任务。”陈明说。
  
  陈明父亲陈保友目前住在颍州区西湖镇,今年73岁。“他很懂事,学习和工作的事都不用我操心。目前老家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晕车,我没去过海南,都是他休假回家,我们才能团聚。”陈保友告诉记者。

  对话
  
  火箭成功起飞那一刻
  整个指挥大厅沸腾了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天和核心舱发射现场是什么样的情形?参与其中有何感想?对此,记者与陈明进行了对话。
  
  记者:本次发射任务的难点在哪里?
  
  陈明:难点是不同任务并行开展,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大提高,一人还要兼顾多个岗位。任务中每个阶段安排的都很紧凑,只有所有岗位都按计划节点完成测试工作,并且测试数据都正常,才能保证火箭准时、顺利升空。比较难忘的是在燃料加注前,我们一台设备出现故障,经过多次讨论、分析、决策,我们系统人员齐心协力,抢时间完成了备份设备的更换,保证了按时加注。
  
  记者:能说说发射现场是怎样的情形吗?
  
  陈明:我作为应急抢险队员在测试发射指挥大厅随时待命,同时观看实时发射直播。记得4月29日中午11时23分,伴随着“01”指挥员“五、四、三、二、一、点火!”的倒计时声,整个指挥大厅的人都跟着倒数。当火箭成功起飞的那一刻,整个大厅都沸腾了,大家鼓掌、高声呐喊。但我们当时要一直关注着火箭飞行的轨迹,直至跟踪结果表明一切正常,我才放松下来。
  
  记者:优秀的航天工作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说说您每天的工作状态吧?
  
  陈明:我是千千万万“航天人”中普通的一颗螺丝钉,我的工作涉及近箭、进舱和高空作业等高风险操作,工作时需要严谨细致、沉着冷静、一丝不苟。我们工作时间不是很固定,忙时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十余天才能调休一天。作为一名航天工作者,面对庞大的测量系统、复杂的数据、箭上和地面数千台套专用仪器设备,我必须静下心潜心钻研,稳扎稳打。
  
  因为工作忙,我对家人真是亏欠太多。之前我跟妻子两地分居,一年也就见面两三次。现在妻子来到海南支持我的事业,又留下年迈的父亲在阜阳老家一个人生活。
  
  记者:对于年轻的航天爱好者,对家乡的青年想说什么?
  
  陈明:作为一枚航天“螺丝钉”,我很荣幸能参与到天和核心舱的发射任务。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也感到骄傲和自豪。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不计其数的老一辈航天人负重前行,已经走了很大的一步,如今“交接棒”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我们只有把“交接棒”拿得更稳,才能不辜负老一辈航天人对我们的期望与重托,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时常会想念家乡,想念阜阳的格拉条、卷馍。去年回老家感觉家乡变化很大,高铁开通了,路也越修越宽,环境越来越美了。希望家乡发展得更好,也会邀请朋友到“颍州西湖”做客。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