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李向兵,1981年出生,现任职阜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水彩画学会会员、省油画学会会员、阜阳市水彩画艺委会秘书长。2018年水彩作品《茶馆·惬》获第二十七届亚细亚水彩画展金奖、2020年水彩作品《扶贫最后一公里》入选安徽省“携手共圆小康梦”主题美术创作展等。 没空画,就在画前坐会儿 记者:请介绍下您是怎样走上艺术之路的? 李向兵:其实我画画开始的比较晚,1998年上高三才开始学画。上大学后,靠着时间的沉淀,慢慢真正喜欢上美术创作。记得大三那年,我的一幅灰色调油画得到了老师的鼓励,说用色特别好,我高兴了好几天。大四那年,我的一幅素描作品被用在辅导用书上,也给我很大的鼓励。但真正走上艺术创作之路,是在我考研后,那时觉得以后要靠画画“吃饭”了,一定要把它做好。 现在,白天要工作,我就趁深夜创作。一般晚上11点左右开始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是我的画画时间。如果没空画,我也会在画前坐会儿,好像是一种无声的对话。总之,一天不画画就觉得不自在。 记者:您的艺术创作风格是什么,平时会关注哪些领域? 李向兵:我的创作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关注当下人们的生活。2017年后,我开始创作“茶馆”系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四川采风,觉得那里的老茶馆特别有意思,在了解当地历史后,我决定创作该系列。 近年来,我还关注党和国家政策。比如我参与创作的《扶贫最后一公里》,就是我去基层采风时有感创作的。 将调研本土老工艺技法 记者:您最喜欢的画家是谁? 李向兵:我最喜欢的画家是梵高和米勒。梵高的画充满纯粹而质朴的感情,是对生命的热爱和自身的体验。梵高不是用技巧,而是用生命在作画。米勒则是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他的画将故事融入其中,让人觉得很近,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 记者:您最近在做什么艺术研究,下一步的创作方向是什么? 李向兵:阜阳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工艺美术创作,我最近在研究杜氏刻铜和阜南柳编。我计划采访老艺人、对工艺技法进行调研,研究时代和艺术的相互影响,探索这些艺术如何在市场化浪潮中发展下去。该科研项目在2020年获批“安徽省哲学社会规划一般项目”。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