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蒙洼蓄洪区青春建工团”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继续深入阜南县王家坝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上午8时,团队成员立即前往郑台孜庄台。在庄台内,队员们向村民发放了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聚焦于王家坝治理模式的认知度、蓄洪区居民的生活变迁、适应性农业发展现状及成效评估等核心问题。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进行实地参观。在闸区,王家坝闸管理所技术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团队,并进行了专业讲解。团队成员实地察看了闸门主体结构,了解了水闸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在闸控中心,技术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王家坝闸的运行原理、历史沿革以及在淮河防汛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团队成员围绕水闸的日常管理、汛期调度决策流程、现代化监测技术应用以及历史上历次开闸蓄洪的具体情况等方面,与管理人员展开了深入交流。 下午3时,王家坝镇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课堂”。实践团队深入村镇,为当地的孩子们精心组织了一场防洪防汛知识科普讲座。活动现场,团队成员通过生动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洪涝灾害的成因与危害,重点传授了关键的避险自救技能。为加深理解,团队不仅发放了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更设置了趣味问答环节。面对一个个贴近实际的问题,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举手,争相作答。每一次响亮的回答,都伴随着团队精心准备的小奖品,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这份特别的互动,将防灾知识深深印入孩子们的脑海。 此次科普活动,是团队响应“三下乡”号召,服务乡村安全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防灾减灾的种子并且提升了其应急避险能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