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份,淮河洪灾,阜南县王家坝开闸蓄洪,正在山东省金乡县老家休假的太和县国泰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杨开开得知消息后,当即写下抗洪抢险请战书,奔波800余里赶赴王家坝抗洪抢险一线。这是杨开开当年第三次放弃休假,也是他又一次愧对家人,为民冲锋。他的背后有这样一连串荣光:先后6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兵王”“训练标兵”“优秀消防员”“优秀士官人才奖”等称号,并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全省“最美青工”、省“拥政爱民模范先进个人”、省“十大爱民模范”、阜阳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被誉为“红门爱心哥”。
赶赴抗洪一线 2020年初杨开开就应该休假,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太和县消防救援大队要全力支援当地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杨开开当即决定放弃休假,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太和县消防救援大队按照上级部署,安排培训学习任务,作为队里的骨干,杨开开再次放弃休假。 2020年7月8日培训结束,大队批了他20天假期,让他立即回家探亲。此时,杨开开已阔别家乡一年多时间,女儿刚满周岁。 他刚回家不久,就传来淮河流域连日暴雨、沿淮堤坝险情不断的消息。“我是消防老兵,救援经验丰富,请求归队参战!”得知消息后,杨开开当即写下请战书。考虑到他的多年救援经验,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请战书。 7月20日天还没有亮,杨开开便从山东老家出发,直接赶往阜南县王家坝镇抗洪驻点,成为突击队的一员,营救帮助受困群众,为洪水围困的庄台运送生活物资,保障医护、驻村志愿者等人员的通行等。几天时间他累计出动50余次,帮助疏散受灾群众160余人。 7月26日,王家坝抗洪工作刚告一段落,颍上县戴家湖涵闸又发生险情,威胁着大堤后几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杨开开再次奉命随队出征,携带冲锋舟等抗洪救援装备从阜南县王家坝赶赴颍上县半岗镇戴家湖固堤筑坝。 7月28日,杨开开在颍上县戴家湖涵闸巡堤,砍伐堤坝树木时劳累过度,加之多年旧伤,他的左小腿前部肿胀瘀血。他没有和任何人说,强忍疼痛,硬是坚持到抗洪抢险结束,归队时小腿肿了一圈。 “你受伤了为何不告诉我们?”看到他的样子,战友埋怨道。杨开开笑了笑,“一点小伤,没有大碍。我怕说了,你们会让我休息,你没看到当时的人手有多紧张吗?大家都在忙,我怎么能偷懒呢?”就这样,杨开开 一直坚持到抗洪任务的最后一刻。 总是冲锋在前 不止是在执行特殊任务时,日常工作中,杨开 开面对危险也总是冲锋在前。 2012年2月11日,太和县三堂镇工业园区油罐发生大火,消防官兵到达现场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15个油罐近100吨重质油品被大火包围,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大家犹豫着不敢上前。杨开开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消防员,仔细检查了装备,第一个走上前去。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纷纷上前,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全力扑救,大火被全部扑灭,阻止了一场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2019年1月5日,太和县城关镇一栋民房发生大火,里面有人员被困。看着被浓烟笼罩的居民楼,杨开开带领5名队员携带装备冲了上去,成功拆除5个木质、金属防盗门窗,打开“生命通道”,从“鬼门关”里抢出3名重度昏迷人员。经过治疗,3人全部脱离生命危险…… 入职以来,杨开开始终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态度,冲锋在前,参加急难险重的灭火、抢险救援4500余次,成功营救遇险群众520余人。 日常生活见柔情 进入消防队伍16年来,杨开开视群众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默默从事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名消防员的无私情怀。 2020年汛期,杨开开和队友结束抗洪抢险刚回到队里。得知由于连续高温,献血人员减少,阜阳市血液库存紧张。他马上带着10多名队友来到太和县血站,无偿献血5000多毫升。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多年来,杨开开无偿献血18次,献血总量达6000多毫升。在他的带动下,所在大队指战员累计无偿献血200余人次,义务献血8万余毫升。 从2007年开始,他还先后拿出10万余元,资助14名家庭困难学生。其中,来自太和县五星镇的孤儿阿旺(化名)2014年8月考入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又考上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 2015年7月1日,由杨开 开领头的“橙心橙意”爱心箱项目在太和县消防救援大队启动,引导、带动队友把零钱投入爱心箱,目前已筹集善款1.2万余元,帮助贫困学生30余人,杨开 开被驻地群众亲切称为红门“爱心哥”,并被评为“阜阳好人”、全省“十大爱民模范”“第六届阜阳市道德模范”等。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