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以“两化一推”快追赶

2021-8-13 10:38| 编辑: 刘黎 | 查看: 2348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李海鑫|来自: 阜阳日报

   
  今年上半年,阜阳经开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引进了18个工业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安徽(台州)智能制造产业园已签约入驻企业17家、有望在3年内引进项目30个以上。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市重点项目、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也分别完成投资20.5亿元、56.9亿元、12.8亿元,均超过年度计划的58%。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园区奖补企业资金超过34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近260件,还开展了专项监督,重拳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
  
  然而,这份“成绩单”在阜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屈秀杰看来,还远远算不上优秀。
  
  前不久,屈秀杰随阜阳党政考察团赴长三角中心区学习考察,沪苏浙及合芜等地的高质量发展实践,让他“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压力”。
  
  “沪苏浙及合芜等地,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上,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在把握机遇的深度上,真抢真拼;在目标定位的高度上,产业转型升级‘嗅觉’敏锐;在营商环境的温度上,倾心倾情、有求必应。”屈秀杰说,对标先进,阜阳经开区差距明显: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深,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产业层次不高、链条短、传统产业比重大等短板突出,招商队伍不够专业、利用市场化方式破解难题办法不多等问题依然存在。
  
  “认清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我们就要深度对标、加快追赶。”屈秀杰介绍,下一步,阜阳经开区将在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双招双引”、完善功能配套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聚焦用力、加快提升。
  
  “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与长三角先进园区产业、项目、招商、服务、机制、政策‘六大链接’,推进与台州玉环、宁波北仑等地共建省际产业园区,并推行‘管委会+公司’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屈秀杰说。
  
  同时,推动主导产业以引领、互补、配套等方式嵌入沪苏浙产业链,建立“专班+园区”“目标+考核”招商机制,招引一批产业契合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大力培育引进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围绕完善功能配套,园区还将推进开乐专用车院士工作站、北矿磁材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工装设计、配件铸造等提升产业配套能力项目建设。此外,成立2-3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建立“亩产效益”评价机制,加快“腾笼换鸟”。
  
  聚力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阜阳经开区也将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修订产业扶持政策、纵深推进‘四送一服双联’活动、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将加快‘标准地’改革,做到拿地即开工。”屈秀杰说,认真学习借鉴沪苏浙及合芜滁等地先进理念经验,打好“两化一推”这套“组合拳”,阜阳经开区有信心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