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阜阳技师学院生产性智能制造实训基地,6名学生正紧盯着面前的几台数控机床,不时轻触屏幕调整数据。随着设定指标的完成,一批合格的航天零配件顺利走下生产线。 800公里外的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产品总装厂——北京新风航天装备有限公司本部,云平台上实时显示着这个基地的各项生产数据。 “这是我们和新风航天装备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阜阳技师学院教师徐大帅介绍,这条运营一年多的生产线,已完成多种航天零配件生产,产值超千万元。 一边是“高大上”的北京航天科工企业,一边是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跨越千里的合作,结出了超乎预料的产教融合成果。阜阳技师学院院长桂超介绍,依托这一基地,学院已培养出85名专业技能人才,其中一人于今年9月份获评“全国技术能手”。 “这样的校企合作,在全国也不多见。”新风航天装备公司负责该基地运营的尹闯也表示,与阜阳技师学院共建这一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前置、生产降本增效的有益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聚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近年来,阜阳技师学院与超过80家企业开展了紧密合作。2018年,瞄准在高端制造领域培养更多高端技能人才的目标,阜阳技师学院与新风航天装备正式接触。 经过两年多的深入调研和反复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发挥各自优势,在阜阳技师学院合作建设生产性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以多品种、小批量航天零配件产品生产加工为教学实训载体,在实训基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课堂教学,将真实的航天零配件产品生产搬进课堂,让师生在真实的生产线上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培养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的专业技能人才。 2020年5月4日,实训基地正式建成试运营。一年多来,这个设在阜阳技师学院内的“课堂”,完成了多种航天零配件生产,培养出一批高技能人才,还为学校节省600余万元的实训耗材。 眼下,聚焦进一步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双方就产教融合展开了新谋划:在建设高端实训基地、培养优秀师资和技能人才的基础上,完善联合参与竞赛、人才输送、“校中厂”“校企研发中心”等生产型实训功能,推动学院教育提质升级、企业降本增效,探索出具有行业引领意义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模式,为高端装备制造业输送更多高水平技能人才。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