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调整农村经济政策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021-11-24 09:17| 编辑: 刘黎 | 查看: 877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罗会芳|来自: 阜阳日报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后,邓小平从2月起主持国务院工作,7月,同时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时值文革后期,“阶级斗争”有所降温,中央开始对各条战线进行全面整顿,经济建设逐渐被摆上重要位置。阜阳地区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整顿党的组织,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开展整党整风,鼓励工商企业抓生产、抓业务、抓管理,恢复工商企业中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社会秩序逐步趋于稳定。这一时期,全区工农业形势明显好转,组织开展了农业学大寨活动,特别是通过调整和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划小农村经营单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发展。
  
  调整农村经济政策
  
  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阜阳地区开始调整农村经济政策,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劳动计酬平均主义和分配不兑现等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强调要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坚持落实“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
  
  从1975年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到1977年这段时间,阜阳地区和全国一样,进入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阶段。开展农业学大寨与农业经济政策调整,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
  
  1975年底,在阜阳地委统一部署下,对11个县的县委进行整风。地委认为,搞好县委整风是普及大寨县的需要,必须从县委班子抓起。“有一个革命化的县委领导班子”是普及大寨县的先决条件。各县利用12天至26天的时间,集中到点上进行整风。
  
  在11个县中,有7个县的县委在大队整风,有4个县在公社整风。阜阳地委常委分别到各县帮助县委开展整风。通过整风,使县委一班人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成为一个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
  
  制定学大寨标准
  
  当时,阜阳地委从地直机关抽调一批机关干部,组成农业学大寨工作队,深入各地基层,帮助建设“大寨县”,并根据有关规定,对什么是“大寨县”提出了具体学习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有一个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团结战斗的县委领导核心;县、社、队三级干部都能够像昔阳县的干部那样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田方面进展快、收效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穷社穷队的生产和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中等社队现有水平;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增产数量大,对国家贡献多,社员生活逐步改善。
  
  到1975年,全地区先后选派了地区、县、公社三级干部5821人到农村驻点,共抓了1258个大队,直接帮助和组织这些地方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1975年12月,阜阳地区下辖的亳县组织100余人的学大寨宣传队(后改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分赴南部六个重点公社和城关镇、核桃林场,运动迅速开展,历时8个月结束。
  
  经过强机构、抓宣传、树典型,选派精兵强将深入基层参加劳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区农业经济政策调整取得一定进展,农业生产取得一些进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
  
  农业基础持续巩固
  
  到1977年,阜阳地区11个县中已经有临泉、涡阳、凤台、界首、利辛、蒙城6个县达到或超过“大寨县”标准,全区粮食产量超《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公社已达到203个、大队2958个;棉花产量超《纲要》的公社有5个,大队88个;生猪出栏量超《纲要》的公社154个、大队2109个。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阜阳地区每年冬春都有100多万人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当中,有20多万人投入开挖茨淮新河工程中。每年完成土方1.1亿立方米。开挖和整修大中河沟127条,打机井9000多眼,挖掘池塘2.2万多个。在湖洼地区修筑台、条田12万多公顷,深翻平整土地22万多公顷。
  
  到1977年,全区有效灌溉面积已经发展到近37万公顷,是1965年的9倍以上;1977年全区旱涝保收农田水利已达25万多公顷,是1965年的14倍以上。这些工程经受了1972年的内涝,1973年、1974年大旱的考验,在防御1975年8月的特大洪水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全区农业机械化得到较快发展。1975年末,全区农业机械化总动力56.5万千瓦,比1969年增长7.5倍;农村用电量6529万千瓦时,较1969年增长4.5倍;大中型拖拉机2447台,是1965年的3.9倍;小型拖拉机从无到有,全区到1977年已发展到2104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