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农业农村部就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及资源普查进展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截至目前,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一些濒临灭绝的资源得到保护,其中就包括皖北猪。 近年来,我市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一批扶持政策出台,支持畜禽良种体系建设;一群人奔波努力,拯救濒临灭绝的本地传统畜类品种……如今,多年来难以见到的皖北猪、黄淮山羊(又称安徽白山羊)等畜类渐渐回归。 今天,记者就带大家走近他们和它们。 皖北猪,从濒临灭绝到渐渐回归 阜阳自古有“务五谷则食足,育六畜则民富”之说。20年前,在阜阳广大农村,鸡鸭鹅、牛羊猪是农户的养殖“标配”。1956年,阜阳畜牧部门对全区猪种调查时,发现阜阳县东部,颍上县西部存有“大虎头”猪,该猪皮厚,膘壮,耐粗饲,产仔率高,乳期生长快;沿淮一带有一种叫“油葫芦”的猪,成熟早、肉质脂肪多;另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二虎头”猪。 同时,阜阳开始引进巴克夏、约克夏、苏联大白猪。因育种技术和思想的局限性,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本地“大虎头”“油葫芦”几乎绝种。 为培育本地良种猪,从1975年起,以阜阳县、涡阳县猪场为主,筛选近似“大虎头”的母猪,参与地区品种皖北猪的培育,经过7个世代培育,其特征已趋稳定。 “皖北猪肉质口感好、抗病性强,但生长缓慢,长到200多斤要15个月左右,成本高,效益低。”承担皖北猪保种利用工作的颍上庆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崔文竹说。 “虽说皖北猪市场竞争力不及现在的猪品种,但也不忍心看到它们在我们手里灭绝,所以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皖北猪的保种工作。”崔文竹从2009年开始养猪,2012年接触皖北猪。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在农村收集纯度高的皖北猪养,过年时杀吃,“找回小时候吃猪肉那种香气扑鼻的感觉”。 后来,养猪的农户日渐减少,而规模养殖户都选择生长快、效益好的新品种猪,导致皖北猪急剧减少,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2015年,崔文竹开始做皖北黑猪保种工作。 发现哪村哪户有黑色的皖北猪,他初步判断后,再请省里的专家来察看,通过技术检测确定猪的本地血统达到一定纯度后才引进。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公司存栏皖北猪种猪565头,其中皖北猪原种猪300头(核心群种母猪120头),种公猪22头(三代以内没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数8个)。拥有扩繁群种母猪265头、后备种公猪30头、种母猪210头。 黄淮山羊,从越来越少到血统得以延续 像皖北猪一样,以前阜阳农民饲养的很多都是黄淮山羊。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淮山羊数量急剧减少,2010年前后已濒临灭绝。 黄淮山羊因广泛分布在黄淮流域而得名,饲养历史悠久,是黄淮平原区优良山羊品种,但生长速度慢。随着经济的发展,阜阳各地开始对本地山羊品种进行杂交改良:一次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萨能山羊进行杂交;第二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波尔山羊进行杂交。 尽管提高了山羊养殖的效益,但也造成黄淮山羊这一本地优秀品种严重减少。2015年前后,保持纯种本地血统的山羊越来越少,只有在偏远的农村才能偶尔发现。 十多年前,在太和从事农资生意的邹勋,偶然间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深知保护本地土羊的重要性,于2007年在太和县高庙镇高庙村建立了好好山羊养殖公司,专门收购、饲养黄淮山羊。 “黄淮山羊体形小,成年山羊只有30公斤左右。”邹勋说,优点是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抗病性好、产仔多、繁殖快等。另外,黄淮山羊板皮具有组织细密、分层性能好,制成品柔软光泽美观、耐用等优点,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多年来,邹勋从自家农场及周边场户选择品种特征明显、适应性强、繁殖能力较高的本地白山羊,进行选育。现存栏黄淮山羊核心群290只(其中公畜30只,母畜260只),选育群580只。 目前,邹勋的山羊养殖公司是安徽黄淮山羊保种基地之一,使阜阳本土黄淮山羊的纯正血统得到延续。2014年底,安徽省现代农业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院长王立克教授来到该公司养殖基地,对他们勇于承担黄淮山羊的保种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目前,邹勋正在筹备建设太和县黄淮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项目,依托养殖场现有基础群母羊,另外购置黄淮山羊公羊10只、母羊90只,进行扩群生产,经性能测定、筛选淘汰,最终组建良种场,黄淮山羊核心群母羊规模达900多只,选育群达到2000多只,构建黄淮山羊良种繁育体系。 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培育省级保种场4家 皖北猪和黄淮山羊都属于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对它们的保护,只是我市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一个缩影。 据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杨庆芳介绍,近年来,我市围绕重点畜禽资源,紧扣保护、开发、利用三个环节,强化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场)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进行遗传资源保存与开发利用。全市培育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4家、祖代以上种畜禽场4家、父母代种畜禽场27家。我市安徽恒丰牧业对黄淮山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选育出皖临白山羊新品种,得到了省里专家的认可。 我市还将支持畜禽良种体系建设纳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政策,连续6年出台扶持政策,加快皖北猪等地方遗传资源保种开发利用。2018年市财政拿出120万元,支持颍上庆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皖北黑猪种猪繁育场、太和县好好山羊养殖场、颍上县庆保良种兔场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00多万元,推动黄淮山羊、皖北黑猪等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 为做好本地传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目前,我市在做好皖北猪、黄淮山羊、皖系长毛兔等畜禽保种利用的同时,正在挖掘皖北牛、皖北斗鸡等畜禽遗传资源,以促进畜禽种业和畜禽养殖业发展。让这些陪伴阜阳人上千年的畜禽,在颍淮大地繁衍生息。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