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江淮百亿粮仓,发展现代农业,意义不言而喻。 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升农村改革成果,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凝聚最大合力,深入探索“四化同步”和乡村 振兴阜阳路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市农业农村总体形势持续向好,多项工作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一组数据,让人真切感受阜阳农业的无穷魅力! ——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7.01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全省第三。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三增”,粮食总产稳居全省第一,连续8年超百亿斤,实现“十八连丰”,优质专用品牌粮食基地建设成为全 国样板。 ——“双招双引”实现历史性突破,已录入省“双招双引”平台项目116个,投资总额312.87亿元。 ——临泉入选全国全产业链典型县,颍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阜南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获批创建,新增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总数达5家,规上农产 品加工总产值占比居全省第一。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4元,增长11.4%,增幅居全省第二名。 阜南县老观乡芡实丰收。 颍州区三塔集镇种粮大户路广海,在从事粮食贸易时发现商机,2012年开始打造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目前,他在当地种植小麦6000亩,并以“合作社+村 委+农户”方式,带动周边13万亩优质小麦种植。通过统一供种、耕种、管理、收购,再统一销售给贵州省一家知名酒企,预计全年可为种植农户增加收 益约1亿元。 “要想小麦卖得好、卖得贵,品质是关键。”路广海与省农科院合作技术攻关,精选良种、施以良法,种植的小麦品质优良。普通小麦收购价一般是1.1 元/斤-1.2元/斤,他的卖到2.25元/斤。下一步,他还准备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让更多农民靠种粮挣钱。 颍上县红星现代农业示范区小麦机收现场。 打牢基础促发展。我市根据自然禀赋和气候差异,优化空间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推进规模种植,全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600万亩,占 小麦播种面积80%,品牌基地面积300万亩,建立单品种万亩以上的示范片150个,万亩示范片面积210万亩。推动品种培优,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今 年“烟农999”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851.05公斤,连续三次刷新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在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其中蔬菜、瓜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高效作物占经济作物比重83.5%。发挥养殖业“以大带 小”作用,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牧原、汉世伟、立华等一大批养殖企业投产增效,新建改扩建生猪规模场97个,共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场312个,其中省 级67个、部级19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3%。 “新型鱼菜生态循环技术”农业新模式。 春节临近,熟牛肉订单持续增加,临泉县绿帝食品公司的工人在生产线上忙个不停,加班加点加工订单。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该县规模最大的熟牛肉加 工企业,绿帝食品每年供应上海市场优质熟牛肉3000多吨,产值达1亿多元。 临泉地处全国肉羊肉牛主产区和中原优势牛羊产业带,自古就有牛羊养殖习惯。特别是近年来,该县始终把牛羊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坚持规划引领、 突出政策引导、加大“双招双引”,绿帝、毅达、宝临等牛羊肉深加工企业纷纷落户,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注入动能。该县还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日前公布的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建设名单,围绕肉牛肉羊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建设。 临泉县肉牛肉羊全产业链发展的成功事例,是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畜禽资源,抓好重大畜禽项目建设的成效之一。去年以来,我市坚持把项目作为农业农 村工作的第一抓手,常态化抓好项目谋划、转化和实施工作,不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全市谋划了一批重点项目,其中农业农村领域补短板项目126个,总投资181.1亿元,全部纳入农业建设项目储备库;乡村振兴领域重大项目790个,总投 资2848.27亿元,已纳入省级项目储备库管理。全市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目前,已录入省“双招双引”平台项目116个,投资总额312.87亿元,其中已开 工项目56个,金额151.05亿元。全市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提升行动,全市43个投资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 投资计划,临泉天邦5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颍上牧原300万头生猪屠宰等重大项目进展有力,阜南中裕食品产业园,颍东1593鲜薯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项目积极推进。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至568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40家、国家级5家、省级75家,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0亿元 以上企业7家、5亿元以上企业15家、亿元以上企业197家。培育市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数达116家。发展市级“百村百品”特色农产品优势村100个 ,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8个、国家级10个,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3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截至2021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 工产值占全省比重11.6%,居全省首位。 在产业发展中,我市还着力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40个,休闲农业园区接待游客1528.1万人次,综合营业收 入23.32亿元。我市还加快电子商务发展,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三品一标”获证主体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主体402家、同 比增长15.2%,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77亿元、同比增长36.6%。 产品“出圈”打入长三角 正值番茄采摘季节,记者近日在位于颍东区的安徽瓦大集团番茄谷看到,这里每天可上市番茄1000斤,主要销往上海等地市场。 “番茄谷项目总投资1.98亿元,去年4月开工,预计今年4月建成。”瓦大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目前正谋划“立足上海,依托长三角,布局全国,走 向国际”的产业发展布局,在上海设立了商务中心和分拣中心,积极拓展上海等长三角区域市场。目前,已与上海联华超市、上海美团、上海叮咚买菜等 20多家线上线下企业签订了直供协议。 背靠长三角广阔市场,瓦大集团2021年产量超过6500吨,产值近1.5亿元。这其中,70%以上的番茄都销往长三角中心区城市。 瓦大“小番茄”打进“大上海”的生动事例,是我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优质农产品走出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紧抓长三角一体 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基地建设为支撑,做优现代种植业规模基地。加强与长三角市场对接,建立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中心、阜 阳市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中心、阜阳市名优农产品(苏州)展销中心,全年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销售额达465.35亿元,较上年 增长56.04%;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编制《阜阳市农业品牌建设规划(2021-2025年)》,颍泉草莓、界首马铃薯入围首批安徽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 公用品牌,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96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58个,绿色食品473个,有机农产品2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7个,名特优新农产品达7个。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