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早醒来,望着窗外整洁宜人的小区环境,颍州区袁集镇福和社区的居民秦国民都感到十分欣慰,当初从农村入住城市后的杂物乱堆、邻里不熟等烦恼如今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明亮的楼道、漂亮的绿化和井然有序的城市生活……短短4年间,在“三社联动”推动和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撑下,这个曾经杂乱冷清的小区如今已旧貌换新颜。 社工带来的新变化 袁集镇福和社区成立于2015年,是为阜合产业园区征迁居民安置小区专门组建的社区。作为城镇化进程的惠民成果,曾经的庄稼人洗脚上楼,一步迈入城市小区生活,很多人都感到不适应。 “我的架子车、柴火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想找个地方堆!”当初,不少村民坦言,一步进城,虽然体验到城市生活的现代化,但确实感到诸多不便。 为推动社区居民尽快适应城市生活,优化小区环境,2017年10月,福和社区成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示范项目实施社区。如何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福和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社工岗位+项目”的方式,引入了专业社工机构——阜阳市人和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通过“社工”提供社区服务,引导居民逐步养成城市生活新习惯。 “我们进驻社区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展社区需求调查、制定服务方案、实施重点人群专业基础服务。”阜阳市人和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申治海告诉记者,进驻福和社区前两年,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摸底调查,通过一系列志愿服务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借此发展社区志愿者、培养社区骨干志愿者,逐步孵化培育社区自身的社会组织。 每到周末,福和社区就十分热闹。在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秦国民与社工组织结缘。 “社工组织里,都是年轻人。这群孩子可好了,没事儿就办活动,我们这些老家伙有了‘用武之地’。”秦国民告诉记者,原本他只是一个“赋闲在家”的老人,如今也有了一份“工作”——社区巡查志愿服务队队长。 在志愿服务中学会“自立” “俺们从农村住进小区,一开始都不习惯,好多人跟以前一样,习惯把杂物堆放在家门口,楼道里堆满了杂物,乱得很。”说起社区巡查志愿服务队,秦国民打开了话匣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但又无处可说。与社工熟悉后,他把自己的困惑说了出来,没想到还有人和他一样——对杂物乱堆乱放都感到烦心。一来二去,大家在讨论中想出了一个办法: 成立小区巡查队,分组巡查后把问题反馈到物业或社区,问题解决后巡查队再进行复查。 从2019年3月开始,秦国民等居民参加的福和社区巡查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虽然当时只有8个人,但大家“工作”起来十分认真。 “这家堆放杂物,那家私拉电线,我们都记录下来,一方面跟居民联系,一方面交给物业处理。”秦国民说,起初他们只看楼道环境、消防安全,随着居民的认可,在社工的鼓励下,他们的“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开展最美阳台评选、装扮楼栋环境……一点一滴的行动,让居民看到了变化,也让队员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如今,社区巡查志愿服务队已成为社区社会治理的好帮手。成绩的背后,社工的鼓励引导必不可少。“我们的表格是他们帮助做的,开展活动遇到困难了,他们就帮着组织会议,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秦国民告诉记者,如今,志愿服务队已发展到13名队员,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活动,很多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 “三社”联动优化社区治理 组建社区巡查志愿服务队,只是福和社区开展社区、社工、社区志愿者“三社联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三社联动”是指,在社区治理中,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并实现“三社”相互支持、协调互动的过程和机制,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创新与突破。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开展社区服务过程中,进驻福和社区的社工依托社区持续孵化培育了7家互助类、志愿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并同步开展微公益创投服务项目。 在福和社区,除了社区巡查志愿服务队外,还有福和社区“四点学校家委会”,开展学业支持——课业辅导活动,目前已直接服务975人次;福和社区公益小天使志愿服务队已开展8场公益活动,直接服务759人次;福和社区小管家——儿童议事会,已开展15次议事会小组活动及社区实践活动,建立福和社区幸福林一处,动员社区居民认筹爱心款1000元,栽植树苗100棵;福和社区夕阳红小剧场志愿服务队,开展电影放映27次、各类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8场,直接服务780人次;福和社区巧手志愿服务队,开展便民缝补34次,直接服务社区居民102人次。 这里,每一支志愿服务队伍的志愿者都是社区居民,他们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的平台,在社工的引导下参与社区治理,打通了社区服务的“最后一米”,不仅美化了社区人居环境,而且提高了社区治理效能,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