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增多,看护好“熊孩子”,一定要注意各类安全隐患。儿童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弱,稍有疏忽就可能遭遇意外伤害。近日,记者采访阜阳消防部门,结合暑期典型案例,为广大家长送上一份“暑期护娃手册”。 小工具暗藏“咬手”陷阱 暑期以来,阜阳消防已处理三起儿童“卡手”事件,受伤儿童年龄最小的仅3岁。 7月5日,5岁男孩小淘(化名)玩啤酒瓶扳手时,右手中指卡进扳手尾部的穿线孔,致手指肿胀出血;次日,3岁的小米(化名)在车内将手指卡进一个带孔的铝制品中,被金属的锋利边缘割破流血;7月7日,4岁女童小美(化名)被一个冰淇淋塑料盖“咬”住中指哭闹不止。三起儿童“卡手”事件,消防员均通过破拆工具成功处置,但孩子的手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暑期孩子独自玩耍时间增多,带孔、带缝隙的物品都可能成为‘陷阱’。”消防人员提醒,家长应排查家中隐患:收好扳手、金属制品、塑料瓶盖等小物件;避免孩子独自接触尖锐物品;若发生卡手,切勿强行拉扯,可用肥皂水润滑尝试取出,无效时立即就医或拨打119电话求助消防人员。 高温车成“移动烤箱” “我当时刚停好车,熄了火,只是想下车查看一下位置,孩子就误按了锁车键!”上个月,蚌埠一名两岁幼童被困在暴晒的车内,家长在车外束手无策。消防员破窗救出孩子时,孩子浑身汗透、精神萎靡。去年8月,我市某商场地下车库内,家长因“快速购物”锁车离开,6岁女童在无空调的密闭空间中出现缺氧症状,最终消防员砸窗才得以脱险。 夏季阳光暴晒下,车内温度10分钟可升至65℃,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隐形杀手”。阜阳消防提醒家长:下车前务必查看后座,记住口诀“伸(身份证)手(手机)还(孩子)要(钥匙)钱(钱包)”;车子不要贴过暗的车膜,独自带孩子外出可将宝宝用品放在副驾提醒自己;若发现儿童被困,先安抚其情绪,引导孩子自救(如按解锁键)。若无法自救,应立即破窗(优先砸离孩子远的车窗)或拨打119求助。 蚊香、窗台 、也可能是安全“杀手” 除了“显性危险”,夏季驱蚊用品和居家环境的“隐形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曾有孩子好奇触摸点燃的蚊香,导致烫伤。”消防员介绍,使用蚊香时需远离窗帘、被褥等易燃物,放置在儿童不易碰到的地方;还有孩子玩电蚊拍,甚至用金属物品触碰电蚊拍的电网,存在安全风险,应警惕。 此外,儿童攀爬窗台、阳台也存在坠落风险,消防人员强调:家庭应安装牢固的防护栏(间距≤11厘米),移走窗边桌椅等可踩踏物等。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