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大力培育乡风文明树新风,推进移风易俗破陋习,树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弃恶扬善、诚实守信等文明风尚,紧紧围绕“六个聚焦”,切实引导全乡人民群众切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助推乡村振兴。 聚焦党建引领,突出头雁作用。冉庙乡坚持夯实乡、村两级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切实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推进“四个亲自”,研究制定“18+3+7”工作制度,持续落实“红黄牌制度”、“夺红旗树标杆工作激励办法”等工作机制,突出“党建+”有机融合,将各村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两委干部季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实行“末位席”制度,抓班子、带队伍、集党员、聚民心,不断提升乡村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社会治理,助推移风易俗。冉庙乡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结合的“四方说事”为根本目标推进移风易俗。代表理事,每个村专门配备一名业务人员,在村部为民服务大厅设立窗口,全程代理群众所办事项;书记说事。建立党总支书记负总责,村两委成员参与,倾听群众诉求,解决民生、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确保问题解决到位,矛盾化解到位;群众议事。面对书记说事、“五老调事”等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纠纷,可以通过群众议事的方式,把问题晒在阳光下,摆在桌面上,最终厘清是非曲直,实现定纷止争“小事不出村民组,大事不出村”;五老调事。建立五老调事工作组织,每村组织5-7名乡村“五老人员”,组成村级“五老调事”工作组;积极引导“五老”人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群众中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作用,用亲情去和泥、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来做脸面,做到事事有根据、桩桩有结果。 聚焦乡村治理,志愿服务显成效。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冉庙乡连续五年荣获颍东区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在乡平安办和妇联的配合下,2017年3月,冉庙乡成立“丁大姐”志愿者说事工作室和丁大姐爱心志愿服务队。多年来“丁大姐”丁玲带领组织成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理念,增加了乡村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丁大姐”由一个代名词成为了冉庙村走进群众间的一座桥梁。“丁大姐”志愿者说事自成立以来,调解、化解了很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群众出行等总计20余件。 聚焦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冉庙乡定期开展评选表彰“冉庙好人”“好媳妇好婆婆”“清洁文明户”“最美庭院”“孝老之星”等先进典型活动,2021年以来,全乡共评选各类先进典型350人,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群众参与以德治村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聚焦积分兑换。结合实际分别在张湾村和新杨堂村建立两个爱心超市,打造了两种不同经营模式,分别为“爱心超市+贫困户自主创业+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扶智扶志”模式和“爱心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乡风文明”模式。充分发挥“积分兑换”的引领作用,致力于“小积分”撬动大改变,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和公益事业建设,激发孝老爱亲、自立自强、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切实发挥群众在移风易俗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主体作用。 聚焦产业发展,促进全域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全域谋划。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确定“一轴一带三园十区”的产业发展整体布局,致力于形成一轴纵贯南北,一带横跨东西,三园重点推进,十区辐射全境的产业发展总体格局。二是持续推进工业做强。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及土地要素资源,脱贫攻坚以来共扩建集中式标准厂房2期1万平米,第三期正在规划设计,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家,累计吸纳当地近千人就业,同时按照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争创省级“针织纺织小镇”。三是持续推进农业壮大。冉庙乡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核心区面积为6000亩,示范区种植规模达1万亩,已建成2千亩蔬菜瓜果、1千亩瓜篓种植基地,拟建设2千亩红薯基地,通过园区建设对带动当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以及土地流转发挥明显作用。 聚焦示范引领,突出群众满意。冉庙乡深入开展扶志扶智,大力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超市”“乡村记忆馆”“孝善村”等创新载体建设,开展“宜居整洁村 清洁文明户”评选活动,在引领乡风文明上下功夫,在实现乡村旧貌换新颜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升华和乡村传统文化的弘扬。坚持整治-提升-升华为主线,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三庄示范、十庄整治”专项行动,积极推广冉庙“砖瓦文化”,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契合的乡村环境。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