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温暖的心写出对世间的爱

2022-4-30 09:00| 编辑: 刘黎 | 查看: 138617| 评论: 0|原作者: 卢启超|来自: 阜阳日报

 ——读王法艇诗集《芝麻开花的隐喻》
      
  王法艇出生于临泉县艾亭镇王新村。小时候,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唐诗三百首》既没封面也没封底,却启蒙了他对诗歌的爱好。法艇读中学时就对诗歌有一种特别偏好,每每读到那折叠着、平仄着的美丽文字,心中就像点燃了一把火。现实中,他把生活中发现的点点滴滴,以美丽的方块文字记录下来,勤笔耕耘。后来,他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课余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阅读让他看到世界的宽阔,对于他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芝麻开花的隐喻》是作者父亲题写的书名,字迹厚重而温暖,正如序言援引伯父的话“温暖的心可以写出对世间的爱”。本集汇集了家国情怀、泥土芬芳、文字风韵、诗人心声等内容,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圃,带给读者宁静和安详。
  
  有人说,王法艇的作品有鲜明的爱国情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大地情结。一路行来,初心不改。30多年来,他就像个钟摆,一头连着北京,一头牵着家乡,纽带是他对家乡父老和文学事业的热爱。
  
  王法艇办公室放有一本《史记》。那是他父母农闲时常翻看的一本简装本书,封页早已脱落,页面残缺泛黄,每当看到它,王法艇的心都在震颤。他会想到农事以及乡愁,他的父老乡亲,他的衣食父母,情不自禁将这人和事,以诗歌的形式付诸于笔端。生在农村,工作在北京的王法艇,对农村那片养育过他的乡土,那片看似贫瘠、却充满生活张力与纯朴激情的土地,有着一种近似于对母亲般的眷恋与热爱。
  
  进入中国建材集团公司工作前,王法艇在广州《新闻人物报》工作过,生活的不易和经历的坎坷,他都铭记在心,这样使他对文字的热爱更进一步。
  
  这种在血液里的悸动推动王法艇连续创作了一系列情系华夏的诗歌,《七月,光明浩荡在辽阔中国》《八月,号角嘹亮大地上的云朵》《红星,照亮中国历史的封面》《十月,光明是中国的前程和底色》《史诗,每个汉字都倾注着对祖国的深情》等长诗,他用他的笔触,擘画了一幅绚丽的时代画卷。每一首都能够净化灵魂,砥砺气节,使人清楚认识到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和建设年代,由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的伟大成就,体现了历史发展方向,是对祖国伟大成就的赞叹,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积极奔放的力量。
  
  在临泉的乡土风情画卷里,有诗人童年的印记与乡愁,有乡土语言的大胆与泼辣,也有社会大背景的真实与深刻。王法艇先后创作了《春天,万物在阳光下纯粹》《一朵花撑开的春天》《怀恋和祝福》等诗歌,作品多次入选《中国青年诗人诗选》。其中《池州,诗意无疆》荣获中国昭明文学奖大奖。他的作品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家国情怀与乡土特色”。
  
  2020年7月20日,王法艇的家乡安徽淮河王家坝开闸蓄洪,父老乡亲撤离泄洪区,舍小家为大家。他立刻创作了《王家坝,每一寸坝体都是祖国的坚强》,这是全网第一首关于王家坝的诗歌,真实诠释了人民群众割舍故园、昭示大爱的内涵,中宣部的“学习强国”平台也给予转载,阅读量过千万。
  
  王法艇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纷纭,特别是新时代诗歌实践创作,可谓独树一帜,具有明显的辨识度,这是他的风格,也是他不同于其他优秀作家的地方。
  
  诗人王法艇,只因爱得深沉,所以他的笔下万物有灵,绚烂夺目;也因为他的卓越才情,让他的文字有着无法比拟的精准和深情。
  
  (作者系中国写作学会会员,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教授)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