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卖西瓜往事

2025-7-23 09:42| 编辑: 刘黎 | 查看: 803| 评论: 0|原作者: 张超|来自: 颍州晚报

  炎炎夏日,每当一家人围坐一起吃西瓜时,都会勾起当年我和父亲卖西瓜的回忆。
  
  老家在太和县城东6公里处,南边紧邻沙颍河北岸。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父亲和众乡亲连年种植西瓜。我们村土壤肥沃,结出来的西瓜又大又甜。村里每家承包地都有好几块,为防止西瓜重茬生病,今年种这块,明年换那块,县城里的人们戏称我们那儿为“瓜窝”。
  
  午收前,早熟的西瓜能卖上一两车,可以卖个好价钱。午收过后,各家各户种植的西瓜都开始成熟,大量上市,价格也降下来了。有一年,父亲把西瓜种在东柳沟那块承包地里。赶上西瓜成熟,下了一夜的大雨。成熟的西瓜经不得雨水泡,见了太阳还容易坏掉。天亮了,雨住了,父亲赶紧赤着脚下地摘瓜。我和母亲把瓜运到地头,分别装在尼龙袋里。刚下过雨,路上都是泥泞,瓜地距离南庄王寨沙地有1里多地的路程。沙地没有淤泥,好走。父亲和乡亲都把成袋的瓜放到柳沟水面上,借着浮力,用长绳牵着瓜袋,顺着水的流势,沿沟边儿游走,到达沙地路口,把西瓜捞出,再装上车,运到城里或集上售卖。
  
  有几年发大水,快成熟的西瓜泡在水里,洪水退后,一个火爆日头,秧子个个耷拉着脑袋,蔫了。满地的西瓜经阳光暴晒,都泛着白皮,给猪都不吃,看着心疼。
  
  上城卖西瓜,装车运瓜是个技术活。瓜车要装得挺当,不然,前轻后重或前重后轻,拉起来非常费劲。上城一趟不容易,为了多拉些西瓜,往往在装好的架子车上,再用尼龙袋装上两袋,放在车子中间,用绳子系紧,以免滑脱。一次,一车西瓜拉到县城,找好地方准备出摊卖瓜。父亲开始解开绳子,卸瓜,让我扶着车把。刚卸掉一袋西瓜,由于车子一头沉,另一袋西瓜滚落下来,好几个西瓜都裂开了,不好卖了。这时正好碰上在县城教书的村上大哥,一袋西瓜都送给他了。
  
  西瓜天热卖得快些,阴天卖得慢些。遇上买家,一次买得多,就卖得快些,一车西瓜中午前能卖完,不耽误回家吃中午饭。卖瓜摸黑,夜里10来点钟到家也是常有的事。饿了,父亲也不舍得下一回馆子,吃碗馄饨或水饺,买来烧饼一人一个充饥。父亲拍瓜听声音有经验,因此,买主从没有找后账的。有的不会挑瓜,让父亲给挑拣。这一回吃了好,下一回还认着我家的瓜买。
  
  一车西瓜几百斤重,卖西瓜可不是一个人的活。但有时我要上学,母亲有事。卖西瓜的活就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了。父亲一个人称重,一个人收钱,忙得不可开交。一次,父亲一个人去卖瓜,遇到一个使假币的。那个买西瓜的人和父亲年纪差不多,用的是一张50元的,递给父亲时,躲躲闪闪,父亲对那个人印象深刻。父亲正忙,也没细看,给他找了一把零钱。父亲回家把卖瓜的钱掏出来,发现了那张假50元的纸币。那时,50元钱够买小半车西瓜了。父亲心疼得捶胸顿足。第三天,我和父亲进城刚卖完西瓜,走到老城关路时,正好与那个人迎面碰上。父亲悄悄告诉了我。快靠近时,我们爷俩猛冲过去把那家伙给揪住了。当时聚了好多群众围观,要把他送入派出所。他吓坏了,赶紧从兜里掏出一张50元的钞票,扔给父亲,掉头就跑。当时也没有手机报警,便宜他一回,但我和父亲挽回了一笔损失。
  
  父亲卖西瓜,可是一笔好账头。抹掉秤杆一口说出价钱。当年西瓜多数2毛多钱一斤,品相好的西瓜一块钱3斤。有时父亲忙不过来,让我也帮着算账。我没有经验,一块钱3斤,折合一斤三毛三分钱计算,我算一份瓜钱的功夫,父亲已经卖了两份瓜了。父亲嘲笑我:“亏你还是中专生呢!”意思还不如他老农民算得快呢。再好的学问,不如父亲的亲身实践。
  
  当年种植西瓜,虽投入很大精力,但一二亩地西瓜的收入可观,父亲靠种西瓜和薄荷等其他经济收入,供我上学和结婚成家。
  
  父亲年纪大了,不再大面积种植西瓜了,也结束了多年卖西瓜的历史,每年仅种植一些够自家吃的。多年和父亲卖西瓜,我从中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辛和不易,也学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上一篇:夏柳荷香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