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更多的非遗走进日常生活

2022-5-27 09:45| 编辑: 刘黎 | 查看: 273098| 评论: 0|原作者:  徐剑锋|来自: 颍州晚报

  
  省政府日前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有6个项目入选,其中新入选项目5个(传统美术类项目界首木板年画、张氏玉印篆刻,传统技艺类项目水晶羊蹄制作技艺、李良成熏鸡制作技艺、太和贡椿制作技艺),扩展项目1个(传统美术项目界首竹编)。(5月25日《颍州晚报》05版)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传承好、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非遗,核心在人。只有人人成为见证者、传播者、弘扬者,非遗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方面,要突出抓好传承人,发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引领作用,通过师徒结对、传帮带面授,让制作技艺代代相传,让工匠精神历久弥新,切实解决传承人年龄断层、技艺断档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年轻人,深入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上课堂,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青少年了解并爱上非遗。
  
  我们的非遗资源比较丰富,目前阜阳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非遗项目33个,市级非遗项目71个,但大部分还没有走进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如何想方设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是传承人以及相关方都要深入思考并实践的重要课题。
  
  为此,笔者建议,有关方面既要抓住重大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契机,经常性举办非遗购物节、线下非遗体验活动,也要利用VR、云直播等科技手段原汁原味地呈现、还原“活的历史”,持续不断地将非遗项目的精湛技艺、耀眼绝活弥散在现代生活的烟火味里。此外,不妨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非遗+文旅”、“非遗+经贸”等新路径,用市场要素、创新基因激活发展动力,形成集产、供、销、学、研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讲好阜阳非遗故事。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