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了解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开展调研,并于近期形成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围绕我市经济发展战略,明确办学定位,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加大投入力度 已投入和计划投入42.7亿元 目前,全市拥有应用型本科高校1所(阜阳理工学院),在校生5000余人;高职院校4所(公办2所、民办2所),在校学生2.4万人;中职学校24所(公办16所、民办8所),在校生13.8万人。每年毕业约6万人,涵盖100余个专业。2021年,我市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市。 市政府始终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民生的理念,将职业教育改革作为全市教育重点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总召集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职教大市建设;2021年10月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目标任务、责任分工。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阜阳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市级统筹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为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近年来,各县市区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占地面积不低于300亩的建设要求,已投入和计划投入42.7亿元,积极推进省级优质示范校创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全市共有13所中职学校通过省 B 类学校评估,1所学校通过 A 类学校评估。 招生由“学校找学生” 到“学生找学校” 在建强师资队伍方面,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名师工程,通过持续开展市级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评选、特殊职教人才引进、特色文化传承培训、学科教科研活动、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全市建立了41人职教专家库,组成14个专业学科教研组,公开遴选了270位兼职教研员,聘请了200多名能工巧匠、技能大师、行业名师进校开展实践教学和专业建设,弥补了教科研短板。 坚持分类施教。结合学生职业规划,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区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2022年我市有1万多名中职生通过分类招生考试升入高职学校,对口高考二本达线802人,占全省中职对口本科招生计划的1/5。招生工作也呈现出由“学校找学生”到“学生找学校”的反转态势。 全国技能大赛中 我市总成绩居全省前三 我市职业教育坚持需求导向,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围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绿色食品等十大产业,开展专业资质清查,优化专业设置,开设移动技术与服务、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等一批新兴专业。成立了阜阳职业教育集团,组建了13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作为集团的“智囊团”、校企融合的“连心桥”和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积极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议。 以62个市级职教“创业实训基地”为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实习岗位,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1+ X 证书试点,探索“厂中校、校中厂”的校企合作模式,“黑板上开机床、黑板上种庄稼”的现象得到改观。 我市重视职业技能大赛的“磨刀石”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提质”,在2022年全国技能大赛中,我市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总成绩位居全省前三。 调研报告同时指出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