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市1608人被评为“好人”,其中“中国好人”123人、“安徽好人”158人、“阜阳好人”1231人、“阜阳好人特别奖”96人;道德模范172人,其中阜阳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34人、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8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人。 有这样一系列行动:近年来,我市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雷锋精神”已经融入城市的血脉,流淌在颍淮大地——“雷锋”,就在你我身边。 阜城一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给学生们讲雷锋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 刘晓妮、孙玉喜、王素侠……“好人”遍地开花 近日,阜阳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走进工行阜阳分行。当天,入选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的刘晓妮作了宣讲报告。 报告会上,她讲述了参加党的二十大的所见所闻,并分享了如何践行群众路线、奉献青春的经历。 “就要以刘晓妮这样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勇于奉献。”一名参会人员听了报告后深有感触。 而在200公里外的合肥,被评为“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类好人的孙玉喜和王素侠,守着自家经营的早餐店,坚持向遇到困难的人提供一份份免费早餐。 来自太和县清浅镇张庄村的孙玉喜和王素侠是对平凡的夫妻,但他们凭借着朴实和善良,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春暖花开,又一个“暖消息”传来:国内权威志愿公益认证平台——“志愿汇”发布2023春运“暖冬行动”志愿服务全国城市、组织、志愿者贡献温暖榜单,阜阳市位列“城市温暖榜”第四位,临泉县高铁中学位列“组织温暖榜”第二位,“志愿者温暖榜”前10位中有7名阜阳志愿者…… 越来越多的“好人”涌现,他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领域,虽然平凡,却有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虽然普通,却以一举一动书写着人间真爱;虽然平淡,却有着难能可贵的执着……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可贵的“雷锋精神”,他们身上彰显着凡人善举的人性光辉。 阜城街头,志愿者义务为群众理发。 道德的沃土 从古至今,延续向善的特质 “事实上,阜阳自古就是一片道德沃土,只要是为善之举,阜阳人历来乐于参与。”市文明办相关人员这样介绍阜阳。 翻开古颍州志,就能看到相似的文字来描述这座城市的人:好尚稼穑,重于礼文;风俗清丽;里巷敦扶持之义;汝阴人率性真直;习尚古朴;颍多君子,孝义其首…… 一代代阜阳人把向善的特质延续了下来,近年来更是涌现出了高思杰、柳西周、苗为民等一批时代楷模和先进典型,每一个闪光的名字,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展现了颍淮儿女乐善好施、爱岗敬业的品质。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口大市,阜阳200万余名农民工走南闯北、东进西突,把身上“敬业奉献,凡事向善”的特质也带到远方。“最美洗脚妹”刘丽;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的阜阳农民工赵五;为广州送去温暖的“中国好人”“广东好人”“广东省道德模范”“感动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获得者尚丙辉……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一座座城市。 身边的感动 “礼待好人”成为共识 “好人”是社会的标杆、时代的脊梁,是你我身边的感动。近年来,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好人”的挖掘工作。对于本地发生的好人好事,有关部门积极通过微博、微信、电话、邮箱等途径推荐,并完善村、镇、县、市四级层层推评身边好人的机制;对于在外地发生的好人好事,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联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宣传报道,着重推荐群众身边的“平民英雄”。 我市还积极利用好乡村文化墙、宣传栏、报纸、电视等,以及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的文艺演出,举办道德讲堂等方式,大力宣传“好人”,让“好人”效应不断放大。 除了拿出专门经费用于对“好人”的表彰奖励和帮扶慰问,我市还对“好人”进行道德授信,助力其生产、发展。一系列暖心举措,向全社会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导向。 “通过经济上关心、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爱等方式,引导社会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如今,‘礼待好人’在阜阳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市文明办思想道德科工作人员介绍。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