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网民发视频称起诉《新华字典》,引发关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法律专家和语言学专家。他们认为,有网民起诉《新华字典》这一行为,本身可能是出于对出版物内容的关注与对未成年人的关心,但其判断是非专业的、不客观的,其观点可能混淆了是非、歪曲了事实。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由新华辞书社(又称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编辑室)编写。2020年,已修订至《新华字典》(第12版)。作为一种小型工作用书,它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不管网民起诉是蹭流量的故意找茬,还是单纯的文字纠错,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 首先,我们要看《新华字典》的主要使用对象是谁。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语文工具用书很多,如《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成语词典》等,中小学生和教师们常备的往往是《新华字典》。一部语文工具书在编撰时考虑的因素很多,专业性也很强,但是《新华字典》因主要使用对象的特定性,在收字、组词和举例等方面,必须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语言使用、心理发育等特点,内容上慎之又慎,导向上积极健康。因此,笔者以为出现“玩弄女性”这样的词语明显不妥。这个词语不仅有侮辱女性之嫌,而且没有考虑使用者的特点。编撰者在收词时完全可以使用更为中性的词语。 其次,对于工具书和教材的纠错,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近两年,在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引发热议之后,网络上掀起了一场针对教材、教辅用书出版领域的“找茬大赛”。这些“找茬”的网民中不乏故意蹭流量的“好事者”,但是同样不缺真正关心孩子成长和教育发展的人士。因此,面对网络上的各种“找茬”,出版界既不能噤若寒蝉,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对于那些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虚心接受;对那些故意“找茬”的网民,应该据理力争,说清是非。 再次,《新华字典》也要适应时代,守正创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工具书、教材、教辅用书等出版物也要创新。《新华字典》从第1版到第12版,历时几十年,是新中国的文化品牌。不断修订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其收录的字词也紧随时代的特点。比如《新华字典》(第12版)就收录了“打卡”“点赞”“二维码”“粉丝”“截屏”等词语,记录着我们生活的变迁。但是,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出版物尤其是给青少年阅读、使用的出版物,必须坚守教化育人的原则。因为孩子的教育无小事,事关家庭和国家的未来。由此可见,包括《新华字典》在内的出版物不断被“找茬”,才能持续进步。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