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近年来,我市创新项目要素保障战法打法,在全省率先建立“星期六会商”制度,通过市、县每周六分头召开会商会议,集中领导、集中部门、集中时间,高效解决项目“人地钱、水电气、能评安评环评”等要素保障问题,推动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快见效。 “市发展改革委坚持靠前履职、主动作为,让‘星期六会商’真正‘商’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铭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2023年,市县两级累计召开星期六会商会议37次592场,会商研究了2406个项目、2973个问题,已解决问题2131个;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赛颍光伏电池及组件等一批百亿级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 一方面,坚持现场交流,将企业问题摆出来。刘铭介绍,在“星期六会商”中,企业提出项目落地、建设、竣工过程中存在的要素问题,部门采用“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解答、“点对点”解决,推动相关事项办理提速。“在‘星期六会商’制度的牵动下,我市招商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平均耗时比全省少25.4天,其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不到1个月时间。” 另一方面,我市不断创新战法打法,针对问题较多的重大项目,“因时因事”把会商场所由室内转到施工现场,实行一线会商,现场解决了阜阳至淮滨高速公路安徽段项目用地报批、征地拆迁、用土缺口等问题,推动项目提前3个月建成通车。 跟踪督办是提升效率的关键。为了确保“星期六会商”真正取得实效,市发展改革委还建立了问题收集“一口收办”、线索移交“一键直达”、集体会商“一体推进”等工作机制,清单化、闭环式推动问题解决。 2023年以来,我市开展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助企信用修复、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等工作,以高质量信用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年10月,我市城市信用建设在全国261个参评地市中排名第18位,创造了近三年最好成绩。 具体工作中,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完成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建设,为全市各部门开展信用监管、信用应用提供平台支撑。2023年以来,市信用平台共归集数据6.2亿条,占全省信用数据八分之一,信用数据考核成绩超全省平均水平。不断提升信用服务水平。“信易贷”平台累计授信1671.83亿元、授信企业7957家,累计为7223家企业放款1228.73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刘铭说,新的一年,我市将对标中央和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提高投资吸引力和发展竞争力,为走好新时代阜阳高质量发展新路贡献力量。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