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晚,安徽省两会新闻中心举行首场“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曾凡银、何云、方颖三位省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紧扣全省推动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和高品质旅游强省建设,结合自身履职实践,谈感受、话发展。
曾凡银:以文立信,精心守护文化根脉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分党组成员,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努力将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作为社科研究者,要精心守护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以文立信,系统科学保护好古城、遗址、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传统建筑等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传承好安徽文化的价值内涵,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摸清文化“家底”,进一步强化对长江文化的安徽标识、淮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的全面系统研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通过线上线下的传播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将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文化之韵、内化精神之力。 何云:设立文化公共交通专线和站点 省黄梅戏剧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 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面积大且专业性强,牵涉到规划建设、文物抢救、艺术研究、剧目创作、表演创新、新人培养、市场开拓、对外交流等,需有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更需在全社会营造保护与振兴地方戏曲的良好氛围。 黄梅戏、徽剧等地方戏曲是安徽的文化标识和亮丽名片,公共交通是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们可以设立文化公共交通专线,在道路上增设戏曲院团的站点、增加戏曲院团位置标记,并在公共交通上展示传统戏曲的宣传视频。一方面,这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有效路径,让人民群众更直接地触摸城市文化;另一方面,这是方便群众观看演出的务实举措,让有观演需求的市民和外地游客,多渠道、更便捷地找到院团所在位置,更好地满足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求。 方颖:持续完善“黄山标准”体系建设 省政协委员,民建黄山市委会主委,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支持黄山‘国际会客厅’建设”以及“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等提法,让我这个来自黄山市的文旅工作者,感到特别提神、提气、提劲。 近年来,黄山市全面发挥标准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累计主导制定标准235项。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和实践“黄山标准”,以标准守护一座名山、传承一脉文化、扮靓一座城市、激活一方市场。持续完善“黄山标准”体系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总结推广国际会客厅标准、城市会客厅标准、乡村会客厅系列标准;第二是扩大朋友圈,融入长三角,输出标准,形成大区域标准;第三是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让标准更有广泛性、推广性、复制性,真正用“黄山标准”来推动黄山经济社会发展。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