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给男友发101个微信红包,被判无需返还 微信转账给朋友的钱,被认定为借款…… 1月22日,“微信红包是赠与无需返还”的话题,因为一起案件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网友热议。在日常生活中,微信好友之间发红包或转账的情况十分常见。但是,一旦发生纠纷,微信转账和微信红包在法律上的性质却大不同。今天,律师以案说法来详细解读其中的“知识点”。 女子给男友发101个微信红包被判均无需返还 2019年,晓丽(化名)大学毕业后,与高中同学晓鹏(化名)开始热恋。当时,晓丽已开始工作,而晓鹏继续读研究生,晓丽经济较为宽裕,不时给晓鹏发微信红包。 晓丽认为,自己多付出一点,让晓鹏安心读书,晓鹏工作后自然会回报她。但是事与愿违,三年后,晓丽不仅没能等到晓鹏的回报,反而等来了他要分手的短信。 晓丽十分伤心,思来想去,决定通过法律手段讨回公道。2023年3月,她以借贷纠纷为由,将晓鹏起诉到阜南法院,要求晓鹏返还她在微信上发的红包,共计2万余元。 经过核实,晓丽向晓鹏转款101次,金额从10元到200元不等,均以微信红包的形式,没有标注借款的字样。晓鹏认为,虽然他收了红包,但不是向晓丽借款,而是逢年过节或生日及纪念日时,她发红包表达爱意的一种形式。并且,他也偶尔给晓丽发红包,分手后并没讨要。 阜南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构成要件,首先是双方具有借贷合意。原告晓丽主张的微信红包累计金额2万余元,记录101笔,均未备注借款。同时,晓丽未向法院提供与晓鹏之间存在借贷合意的凭证,也未提供其他有效证据予以证明,晓鹏亦否认有向晓丽借款的意思表示,故无法认定双方之间确有借贷合意,涉案红包应为晓丽基于恋爱关系自愿给晓鹏的钱,无需返还。 综上,阜南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一审判决驳回晓丽的诉讼请求。晓丽不服,向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近日,市中院对此案进行二审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说法 根据民间习俗给付“红包”通常意味着自愿赠与 从晓丽的案件来看,微信红包不属于借款性质,属于当事人自愿赠与。那么,微信转账有何不同呢?相关法律人士结合冲上热搜的案件进行了解读。 冲上热搜的案件,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借款纠纷案。原告刘女士诉称,自己通过微信认识周先生后,对方以经济困难为由多次借款。2020年、2021年,她通过银行转账、微信红包等累计给了周先生15669元。对此,周先生辩称,涉案款项不是借款是赠与。法院经审理认为,微信红包自身即包含“赠与”之义,刘女士出于对周先生生活的资助向其发送微信红包共计2769元,属于赠与,无需偿还;而其通过微信转账向周先生支付的12900元,应认定是向周先生提供的借款,应偿还。 法官庭后提示,微信红包设置的金额上限为200元,且名为“红包”,根据我国的民间习俗,给付“红包”在通常情况下,意味着自愿赠与,无需返还。微信转账与红包不同,不具备“赠与”之义,其仅是微信软件设置的付款功能,是社会主体之间常用的付款方式之一。 为此,记者还采访了安徽皖航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克楠。她提醒,微信红包与转账性质大不同,建议对于大额交易或需要明确记录的交易,使用转账功能更为稳妥。而小额、非正式的支付或赠与,红包可能更合适。“同时,在涉及金钱交易时,明确交易的性质和目的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的权益,也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相关 微信转账都算借款吗?发红包还债算数吗? 微信红包算赠与,转账一律是借款?“520”“1314”等转账还能要回吗?对于这些问题,网友“吵翻了”,到底如何认定,一起来看看。 微信转账都算借款吗? 微信红包带有社交属性,且金额通常较低,一般上限为200元,特殊日子可能会有520元等额度。微信本身没有明确规定,哪些算借款哪些算赠与。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接受采访时称,通过微信进行转账,多数情况下不具有社交属性,一般容易被认定为借贷性质。“但是,结合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明微信转账属于赠与性质,比如转账金额不是特别高,转账的数字带有特定含义,甚至聊天记录中能体现是节日祝福、随份子等,这种情况下微信转账也属于赠与性质。” “1314”等特殊金额转账怎么算? 此前,法院对一些不当得利纠纷案作出的判决显示,其中以特殊金额“1314”“9999”“6666”“521”等名义转账属于赠与行为,不予返还。在一些特殊日子,微信也支持发送“520”红包。赵占领认为,一般情况下结合发微信红包时备注的祝福语,或者转账金额中包含特殊的数字,比如“88”“1314”等,这些有特殊的社交含义,所以容易被认定为发微信红包是赠与性质。 发微信红包还债算数吗? 欠别人200元,发个红包还他,会被认定为赠与吗?买东西时可以用红包支付吗?赵占领认为,这种一般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看红包备注或聊天记录是否体现当时具体情况。 夫妻间互相转账算什么? 还有网友有疑问,夫妻之间转账较为频繁,这个怎么算?一旦离婚会不会被拿来“说事”?赵占领认为,夫妻之间的微信转账或者红包通常没有区分是赠与还是借款的实质意义,都是夫妻共同财产。“总体而言,发微信红包多数情况下容易被认定为赠与性质,有借贷关系相关证据的除外。而微信转账多数情况下容易被认定为借贷性质,而有赠与相关证据的除外。” 据中新网 过年发微信红包,这些你要知道 如今,微信抢红包、发红包成了过年的新时尚。但红包也不是说抢就抢的,其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要明了。 在微信群里抢了别人的“专属红包”,需要还给他吗? 由于群内成员为固定人群,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赠与人发放红包时,所针对的受赠人为群内的所有成员。如果在发红包时已经明确表明受赠人,也就是“专属红包”,其他成员若抢到此红包理应退还,否则可能构成不当得利。 收到的微信红包需要纳税吗? 需要分别对待:亲朋好友之间发微信红包,且金额不大,是互相赠与,一般不涉及个人所得税问题;如果企业明确表示通过“微信红包”,对用户或潜在客户进行附赠,或通过微信红包奖励员工,一般应按累计数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通过微信红包接龙赚钱是否构成赌博罪? 根据《刑法》,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据此可以看出,赌博罪的典型特征是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带有少量财物输赢的娱乐活动,以及提供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只收取正常的场所和服务费用的经营行为等,不以赌博论处。 通过微信红包接龙赚钱,如果长期反复频繁操作,成员间输赢多达几万元,营利意图明显,就符合赌博罪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财物赌博的特征。 小编整理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