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太和县:砥砺前行谋发展 扬帆逐浪谱新篇

2024-2-3 10:29| 编辑: 刘黎 | 查看: 8290| 评论: 0|原作者: 赵名威 史浩然/文 庞诚 王彪/摄|来自: 阜阳日报

 

城市新貌

    星霜荏苒,春华秋实。
  
  回眸2023,太和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锚定建设“九个‘区域性强市’先进县”奋斗目标,坚定信心、砥砺深耕,交出了一份难中有为、稳中有进的发展答卷。
  
  江河眷顾奋楫者, 星光不负赶路人。2023年,太和县经济增长显着,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一幅产业兴旺、乡村和美、百姓安康的美好画卷,在太和大地上徐徐展开。

 医药基地

  打造产业新引擎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2023年以来,太和县聚力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实体经济,以工业之“进”,促产业之“兴”,保发展之“稳”。
  
  一年来,太和县突出特色产业引领,加快构建“2+2+1”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61.8亿元。现代医药产业基金首期资金募集完成、已投资项目2个,康信制药、德诺医药、洁羱医疗器械等项目落地实施,四环科宝化学制药、华军药业等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一年来,太和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实施项目239个、总投资825.6亿元。纳入省开工动员项目42个,项目个数和总投资额均居全市第1。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9个、位居全市第1。新纳统项目总投资193.7亿元,工业投资占比72.5%。鲁控智造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药品上市持有人基地、太平洋织物、硕佰原料药等项目加快推进;安徽天硕、诺和药业、安徽中竞等项目竣工。
  
  招商引资稳发力,筑巢引得金凤来。一年来,太和县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肩并肩服务、“一把手坐窗口”等创新举措。开设企业服务专厅,提供办件服务760次。1400余项政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一日办结”,新登记经营主体1.9万户、增长29.4%。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4亿元,为294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41.5亿元。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县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数字化基层治理平台。“一卡(码)清缴”工作全省领先。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着力打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一年来,太和县大力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创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8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获批首批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1个、研发中心1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45个。挂牌成立太和驻苏州、温州、合肥“双招双引”工作站,全职引进人才968名,柔性吸引60余名中高端人才。新增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以“高校+医院”模式建立2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太和县农业现代示范园农田

  乡村振兴好风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一年来,太和县大力支持引导农业主体,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好现有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书写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优秀答卷。
  
  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太和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种粮大户徐淙祥重要回信精神,努力多种粮、种好粮。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297.3万亩、总产100.7万吨,均创历史新高。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万亩,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35.4万亩,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以上。该县获评“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1人荣获“全国十佳农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一年来,太和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培育100亿元和5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园区各1个,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230亿元,中药材、大豆产业分别纳入全省产业集群项目。制定实施“肉牛振兴计划”,粒之源肉牛产业等项目签约落地。2023年,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太和县位居三类县第5名、进入“优秀”等次。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 2亿元、增长 58%,50万元以上强村达 200 个、增长 116%。
  
  乡村面貌更亮丽。一年来,太和县启动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2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20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全部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达98%、100%。G344桑营至清浅段改建工程启动建设,G105双浮至三角元段改建工程主体完工。提质改造农村公路工程153.7公里,改造危桥25座,6000套改厕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95%。
  
  民生福祉更殷实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一年来,太和县紧紧围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条主线,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百姓幸福感、满意度显着提升。
  
  基本保障坚实有力。2023年,太和县财政民生类支出6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10项暖民心行动和50件民生实事任务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1629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青网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
  
  为办好群众满意教育,太和县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100%。新增学位3540个,北城中学府前路校区、颍南中学等新建学校投入使用。太和中学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职教园区一期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太和二中被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一年来,太和县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483个,新建改造提升口袋公园15个,新增绿化面积32.5万平方米、绿道建设6.5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个,惠及群众526户。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完成。持续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和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整治提升攻坚行动,获评省级“美好家园”小区1个、市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2个。通过“疏堵结合”,设置便民摊点群25处、摊点600多个,让城市留住“烟火气”。
  
  文体事业欣欣向荣,百姓获得感显着提升。2023年,太和县成功举办第六届太和书画艺术节,进一步擦亮“书画之乡”金字招牌。城区新建社区全民健身场地55处,村级新建改造全民健身场地70处,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县博物馆绩效评价连续两年全省县级第1。市第十四届运动会获得金牌70枚。精神文明建设向善向好,1人获评“中国好人”、1人获评“安徽好人”,1户获评“全国最美家庭”,1人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工人在阜阳市太和县百麓食药用菌科技产业园蘑菇种植园内采收蛹虫草

  接续奋斗勇担当
  
  回望来路初心显,展望未来意更坚。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太和县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站在新的起点,太和县将接续奋斗,主动担当,大力筑牢产业基础,加快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大力抓好“三农”工作,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持续打造秀美宜居县城。大力拓展有效需求,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大力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加快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兜牢民生安全底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锚定目标谋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2024年,太和县将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始终铸牢对党忠诚之魂,坚守为民服务之本,恪尽依法行政之责,锤炼实干担当之能,弘扬清正廉洁之风,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使命在身,定当勇毅前行;重任在肩,更须策马扬鞭。太和县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新的一年,该县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及阜阳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及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无旁骛、苦干实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加快建设“九个‘区域性强市’先进县”,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太和建设新篇章。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