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搜索

人人都要向电动自行车上楼说“不”

2024-2-28 08:09| 编辑: 刘黎 | 查看: 26020| 评论: 0|原作者: 刘越越|来自: 颍州晚报

  电动自行车入户有多危险?广西消防曾经为此做过实验:消防员在一辆实验用的电动自行车上浇少量汽油,随后将它引燃。1分25秒后,测温仪器显示,现场温度上升近500度,进入猛烈燃烧阶段。电动自行车持续燃烧3分钟后,车身、坐垫、轮胎、电瓶等可燃物质皆化为灰烬。实验中不难看出,电动自行车虽小,起火危害却很大。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
  
  在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室内充电方面,《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并设置了处罚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乱象仍屡见不鲜。
  
  笔者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一些人安全意识淡漠,地面充电、停车设施不足等。此外,也与违法行为的监管乏力有关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室内充电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存在面广、点多问题,比如,有些居民甚至不用推电动自行车上楼,拎着电瓶就可以回家充电。然而,与之相应的监管部门力量却十分有限,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地监管,致使相关规定难以有效落地。
  
  鉴于此,管理电动自行车仅依靠执法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多方发力,形成全民参与的监督格局。
  
  作为物业公司,应切实履行职责。对于小区里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行为,加强检查和劝阻,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对于不听劝阻的,第一时间向消防救援机构、公安派出所等举报,配合相关部门依据规定进行处理。
  
  作为业主,一方面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抵制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向推电动自行车上楼的邻居说“不”。在公共安全面前,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同住一栋楼的居民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不论是噪音污染、占用公共空间,还是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和漠视他人安全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
  
  形成全民参与的监督格局,还需要畅通监督渠道,构建意见反馈闭环处置机制,让居民监督更方便、反映真有用。比如,可以利用电话、业主微信群、物业公司开发的APP或小程序等,搭建居民意见反馈平台,方便居民快捷地把违规行为反映给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在收到信息后,要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处理,保证问题“不过夜”,不给隐患留生存空间。同时,为了鼓励居民相互监督,积极举报违规行为,可以对举报者给予适当奖励,形成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及充电“人人喊打”的氛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