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阜阳铁路春运54年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2024-3-7 09:5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5844|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高红 通讯员 张续亮 实习生 陆珺|来自: 颍州晚报

   今年是中国春运第70年。铁路春运从1954年的2300万人次到2024年的4.8亿人次,展现了铁路交通的飞速发展。阜阳铁路自1970年建成,历经54年,见证了春运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今,春运不仅是载满乡愁的回家之路,更是安全、舒适与便捷的旅程。

  客流量:覆盖周边21个市县区

  阜阳铁路的历史始于1970年10月1日,当时濉阜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阜阳地区迎来了第一条铁路。

  1973年,濉阜线更名为青阜线,阜阳站建成2条股道和2个售票窗口,初期开行客车2对、货车4对,并在春节期间增开1对临时客车,年发送旅客量达到1.2万人次。

  1990年前后,阜阳站相继开通了阜淮线、漯阜线和京九线,与多条铁路线相连通。这一时期,随着“民工潮”的兴起,阜阳春运的客流量急剧增长,年均发送旅客数量攀升至280多万人次。1992年,阜阳铁路春运迎来了第一个高峰,发送旅客达到21万人次。

  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阜阳站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成为连接青阜、商阜、阜淮、阜九、漯阜五条铁路线的重要枢纽。

  2019年12月1日,随着郑阜高铁和京港高铁商合段的通车,阜阳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至此,阜阳铁路形成了“2条高铁+5条普铁”的综合性大型铁路枢纽格局。目前,阜阳境内拥有阜阳西、太和东、界首南、临泉、颍上北5座高铁站,以及阜阳、阜南、太和北、界首4座普速车站,客流量覆盖周边21个市县区。

  出行:从绿皮车到复兴号

  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七,从北京西到阜阳西的复兴号G1577停靠在阜阳西站台,来自太和的赵建军和妻子推着行李箱、拎着北京特产走下来,脸上洋溢着归乡的喜悦。

  “有了高铁回家太便捷了!”赵建军感慨道,这与他十多年前乘坐绿皮火车返乡过年的经历截然不同。二十世纪初,太和县掀起外出务工热潮,28岁的赵建军也加入了这场迁徙,到北京从事搬运工作。

  多年来,春节回家过年一直是赵建军最期盼的事情。回忆起坐绿皮火车的日子,他坦言:“以前买票难,常常只能坐硬座。春运时车厢里人挤人,连挪动一下都很困难。有人为了舒适些,会在车座底下铺上床单或尼龙袋,全程躺在那里。”

  时光荏苒,阜阳铁路迎来了高铁时代。如今,赵建军乘坐复兴号,朝发夕至,回家之路变得更加便捷。2024年春运期间,阜阳西站每日最高开行高铁列车207列,高铁出行占比高达62.5%,成为了铁路春运的主力军。

  购票:从排队抢票到网络购票

  游子与家的距离,常由一张火车票连接。20多年前,春运期间购买车票意味着不畏严寒、不惧麻烦,早早到火车站排队。阜阳火车站老售票员彭先梅回忆:“那时候火车站外人头攒动,人们带着铺盖卷通宵排队,不少人因无票而滞留数天。”

  随着时代的进步,购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阜阳春运网购票占比高达89.6%,显示了购票方式的巨大转变。自2012年网络购票兴起,占比逐年攀升,至2015年已达61.5%,售票厅购票占比则大幅下降,阜阳春运再无因无票带来的旅客滞留的压力。

  从辛苦“跑断腿”转变为手机“点一点”,窗口、网络、电话等多种渠道的购票矩阵,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诉求。

  服务:从小推车到电动轮椅

  阜阳站1号站台,漫天风雪中,“颍州情”雷锋服务站的客运值班员周晓曼推着电动轮椅,上面坐着一位96岁的老人。虽然出站通道路程较长,但周晓曼依然确保老人安全舒适。

  这是春运期间,阜阳铁路员工为重点旅客提供温暖服务的一个缩影。从二十一世纪初,以客运值班员赵勤豹命名的“勤豹服务台”,到2012年设立的“李玲玲”雷锋服务台,再到2019年的“颍州情”雷锋服务站……类似的服务场景在阜阳站屡见不鲜。

  服务内容的演变也见证了阜阳铁路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客运员使用平板小推车护送重点旅客上车;如今,车站已设置了母婴候车室,为旅客提供轮椅、担架和医药救助箱等温馨服务。

  2024年春运期间,全市的“颍州情”雷锋服务站帮助老弱病残孕等困难旅客超过2000人次,找回遗失物品2000余件,并收到10余面锦旗。旅客们搭上列车,体验到的是温情和幸福。

  改变:从人员外流到人才留下

  凭借“出行如串门”的便捷交通和吸引人才政策的双重优势,大量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或创业。这些阜阳籍的返乡人员不仅带回了知识、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更成为了推动现代化美好阜阳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8年春运期间,一趟名为“接您回家”的专列从宁波出发,接回了约1000位阜阳老乡。阜阳相关部门利用春运节点,将专列转化为一个临时的招聘与就业宣讲会,站前广场也变成了欢迎返乡创业者的场所。

  “回阜阳创业,是我看到城市交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安徽田园居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光硕,正是阜阳众多返乡创业青年中的一员。自2011年起,杨光硕便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回到阜阳,通过网络平台将阜阳的土鸡蛋销往全国各地。到2023年,他的线上线下销售额已达到1.7亿元,并带动上百人就业。

  阜阳铁路走过半个多世纪,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彰显了祖国的辉煌变迁,让回家的路更温馨。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