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学思践悟 提升阜阳文化软实力

2024-5-6 09:13| 编辑: 刘黎 | 查看: 2842| 评论: 0|原作者: 王奕雯 周蒙蒙 夏小华|来自: 阜阳日报

阜阳图书馆新馆 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促进阜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提升阜阳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阜阳作出应有贡献。
  
  聚焦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不断提升阜阳文化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始终把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政治方向。要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及时研究解决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问题,宣传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相关部门要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做好保障。要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文艺院团改革,健全文化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激发文化创作活力,供给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化作品,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为建设“三地一区”“十个区域性强市”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创造有利文化条件。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阜阳文化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提升阜阳文化吸引力,要不断赋予其区域特色和时代内涵。作为淮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管子文化的起源地,近年来阜阳立足厚重的历史底蕴,聚力传承发展淮河文化、管子文化、欧苏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持续开发“管子文化”,按照以欧苏文化为核心的“一体两翼”工作思路推进全域旅游,不断提升管子文化论坛、临泉杂技节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快阜南台家寺、新阳城遗址等文化遗址的发掘利用,持续推进阜南柳编、界首彩陶等非遗产业化发展,不断展现阜阳文化魅力,着力提升阜阳文化吸引力。注重发挥区域高校智库优势,与阜阳师范大学合作组建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和发展中心,推动王家坝精神的时代化和大众化,为建设区域性强市提供文化力量。
  
  聚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提升阜阳文化竞争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是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阜阳历史变迁、人文环境和社会群体为创作背景,推出更多人民喜闻乐见、增强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要大力发展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实施系列“数字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要进一步加强文化理论研究、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知识传授等,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和以文塑人。在做好文化“送”万家的同时,注意“收”取民众反馈声音,建立良好的文化互动机制,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文化活动。发展文化产业,既要注重提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增量”,又要打磨提高“质量”,比如举办马拉松赛事、斑马音乐节等,通过文化的方式展现阜阳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增强人民群众文化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阜阳文化的竞争力。
  
  聚焦区域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阜阳文化影响力。文化的繁荣兴盛不仅表现为对内的凝聚力和创新力,更体现为对外传播的影响力。首先,讲好阜阳文化故事。深挖阜阳历史典故、非遗传承和特色景观等背后的故事,提炼展现阜阳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打造阜阳文化特色品牌IP,讲好安徽故事阜阳篇。其次,用好大众传媒载体。创新传播形式,把阜阳文化故事打造成情景剧等大型实景演出。利用数字化技术,采用直播等手段,实现传统文化要素与信息数据要素有机融合,促进阜阳文化跨区域跨时空传播互动。此外,积极推动区域文化交流。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资源优势,抓住苏阜产业园合作机遇,在经济交往的同时推进文化交流,不断扩大阜阳文化“朋友圈”,讲好阜阳故事,传播阜阳好声音,展现好阜阳文化形象。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相关分类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