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路,几乎每座城市都有,阜阳也不例外。 日前,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地名管理处处长王素青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中检索发现,全国至少有2388条名称中含有“人民”两个字的道路街巷,库里收录最早命名的“人民路”是界首市的人民路。这两天,“人民路”刷爆界首人的朋友圈,引发网友集体回忆,音乐人韩冰还专门给这条路写了首歌。 界首的人民路经历了怎样的变迁?阜阳有多少条人民路?人民路上又有哪些故事?记者进行了采访。 全国最早命名的“人民路” 界首市人民路原名林森路,1938年建成,因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得名。 “七七事变”后,由于界首的特殊地理位置,当时的界首三镇成为重要的商路枢纽,逐渐成为豫皖边区文化、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人口最多时达20多万,一度被称为“小上海”,包含林森路在内的20余条道路就是在此时建成的。 阜阳市地名办主任黄敏介绍,1947年10月界首解放,由当时的太和县界首镇、临泉县刘兴镇、沈丘县皂庙镇3镇成立界首市民主政府。随后,林森路改名为人民路,寓意“人民当家作主”。同期更名的还有:致中街改名为解放一、二、三大街,中山街改名信义街,中正路改名光明路,永乐路改名教门街,“这些路名一直延用至今。” 界首市作协副主席、市老干部服务中心信息室主任柴进,对于人民路的变迁如数家珍。他介绍,人民路命名之前还有一个临时过渡的名称叫“中原路”。城市向北拓展后,这个名字作为界首一中门前的路名沿用至今。 逢年过节人民路热闹非凡 “改革开放后,界首重振工业发展热潮,人民路也由砂礓路变成了渣油路(拌以大石子的柏油路)、水泥路。”柴进回忆,由于水泥路损坏后不便维修,2016年界首人民路被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人民路上分布着界首的重要单位和大型企业,有沙河酒厂、人民医院、财政局、老干部活动中心、住建委等。” 家住界首市人民路党校家属院的徐家泉今年80岁,曾是界首市委党校的高级讲师,“在人民路住了小半辈子”。他的老家在太和县税镇镇,紧挨界首城区,所以小时候就经常跟父母到界首城区。 1971年,徐家泉到界首工作,便一直工作、生活在人民路附近。“这么多年来,人民路不论是宽度、长度还是两边的建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从西到东,走不了十几分钟。记得没几辆车,也没有红灯。记得北侧路边,绿色的邮筒。那时的人民路,种着茂盛的梧桐树……”青年音乐人、杭州亚运会主题曲词作者韩冰是土生土长的界首人,对于人民路十分熟悉。近日,他专门给界首的这条路写了首歌,以表达对人民路的感情。 韩冰回忆,他的爷爷那时在人民路附近的水利局工作,他经常和小伙伴在人民路上玩。“逢年过节人民路都是热闹非凡。有一年一度的‘四月十二’古庙会,正月十五花灯展。遇到国庆还会举行大型集会,车水马龙,水泄不通。” 界首市的人民路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网友“郭启东”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读小学时,人民路北侧的邮局门两侧有两座绿色的铁皮门市部,卖各种杂志,每次那里都挤满了人,“我的杂志都是在那里买的。”网友 “金石”则称:“从前人民路的梧桐树,就是记忆中的阴凉光影斑驳的夏天,记录一段旧时光。 阜城、太和、临泉、颍上都有人民路 除了界首的人民路,阜阳城的人民路也是阜城人十分熟悉的一条道路。这条路承载了阜城的发展变迁。 据阜阳市历史研究会理事张杰介绍,1948年以前,阜城的道路大多都是狭窄的土路。1955年,为扩展城区交通,城建部门计划在三里湾颍河坝与鼓楼之间修建人民路。1957年3月,开始铺筑砂礓,5月即告完成。1958年,人民路两边栽植了2000余棵梧桐树和白杨树,成为一代阜城市民的记忆。 张杰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路进行了第一次改造,改造的路面长约1200米,将砂礓路面变成了柏油路,并把路面扩宽为7米。从那以后,阜阳的政治、文化、娱乐、教育中心都围绕着人民路而展开。“当时路两侧建有人民电影院、邮电局、阜阳一中、新华书店等。”张杰说。 1972年,一辆江淮客车从鼓楼出发,沿着人民路驶向终点站火车站,这便是阜阳第一条公交线路。有了公交车,人民路变得更热闹了。 1985年到1986年,人民路附近一些老旧楼房相继拆除,再次对人民路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与扩展。新的人民路分为三部分,总宽度达到40米。1994年,人民路天桥投入使用,绿化带里栽植的法国梧桐被更换为芭蕉树;2008年,人民路西延至西三环路;2011年,人民路车行道由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 记者从市地名办获悉,此外,颍上、太和、临泉都有人民路,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命名的。比如,太和县人民路原路名小南门街,位于太和老城南端,1987年由沥青路面改铺为水泥路面,更名为人民路。因此路为居民集资修建,取“人民道路人民修”之义。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