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潮涌颍淮逐浪高

2024-8-7 08:21| 编辑: 刘黎 | 查看: 13036|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张云崧 孙皓 王旭/文 全媒体记者 庞诚 王彪/摄|来自: 阜阳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本报今起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专栏,组织记者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学校等改革发展一线采访,讲述各地各部门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推动全会精神在颍淮大地落地生根,展现阜阳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面貌。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工业投资千亿计划和“三个百亿”行动为支撑,以系统落实“六抓工作法”“五管五必须”等机制为方法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面推行开发区“管委会+公司”和“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加速“腾笼换鸟”,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
  
  在全省率先建立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机制,在全国率先免收投标保证金,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评定分离”,集成改革奋楫向未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阜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探索出一批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改革品牌,引领撬动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
  
  近期,各地2024年发展“半年报”出炉,阜阳GDP以5.5%的增速居全省第四,制造业投资等3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此外,11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20项指标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的背后,是阜阳“坚定不移吃改革饭”的实践。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颍淮这片热土始终传承着改革基因,烙印着改革底色,奔涌着改革力量。
  
  早在1983年,阜阳就探索出当时享誉全国的乡镇企业“四专两厂”模式,走出了农村商品经济起步的成功之路。此后,多项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阜阳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纵深推动各领域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瓶颈、破除发展障碍,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全面对标对表中央部署,才能确保改革行稳致远。市委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确保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在阜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思想的引领,每每于关键处落笔;发展的进阶,往往以落实为开端。
  
  市委深改委每年都会编制年度工作要点和改革落实台账,明确优先序,分类梳理出近期推动、先期试点,实现工作节奏稳扎稳打、快慢有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深改委先后部署1300多项改革任务,形成以技工人才链撬动产业链的“三转四像”职教模式、优质粮食工程“阜南样板”、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为民为企服务“两有三解”等一大批叫得响、立得住、有成效的改革品牌。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阜阳实践的根本动力,颍淮大地万象新。
  
  阜阳经济总量连跨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由2013年的1062.5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3323.7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四、皖北第一,进入全国百强。太和、颍上、临泉、界首保持全省县域经济20强。
  
  二
  
  既要看增长之“量”,更要看发展之“质”。
  
  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正视基础差、底子薄、结构发展不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现实问题,阜阳上下扭住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和抓手,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打法。
  
  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及阜阳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党中央对阜阳的战略定位及省委工作要求,形成“打造‘三地一区’、建设‘十个区域性强市’”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构建起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阜阳的四梁八柱。
  
  高起点明确产业主攻方向,高标准谋划发展路径——坚持创新导向、规模导向、就业导向,系统谋划了十大特色产业,尤其是以产业链思维,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先进制造业,持续壮大优势产业、引育优质企业、强化项目支撑、建强园区平台、突出数智赋能、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独木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全力打造4个千亿级、4个500亿级、一批百亿级产业和百亿级企业。
  
  抢抓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动力电池等“新三样”发展风口,阜阳强力推进“新三样”产业集群集成集聚发展。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营业收入224.9亿元、同比增长17.4%,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700亿元;光储产业链规上产值465.4亿元、同比增长21.2%。阜兴科技、博雷顿皇氏太阳能、赛颍光伏入选省千百亿“链主”企业培育计划,数量居皖北第一。
  
  “粮去壳、肉变肠”的食品初加工业也在“蝶变”。阜阳着力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按照“一链十群一基地、十大行动强支撑” 思路,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202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2454亿元、1207亿元,均居全省首位。
 

 位于颍上经开区的安徽燕龙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智能机器人抓取光伏玻璃产品。

  三
  
  近日,全市产业项目观摩暨二季度工作讲评会召开,市委书记刘玉杰率队冒着高温酷暑马不停蹄深入8个县(市、区)、阜阳经开区、阜合园区,一线观摩督导重点项目建设。
  
  季度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观摩已成为阜阳抓项目工作的有效手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形成一个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阜阳聚焦“十个区域性强市”建设,谋划实施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牵引带动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创新设立抓经济运行调度、重点产业、有效投资、项目建设、“双招双引”、营商环境,统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I型大城市建设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和绿色转型、信访维稳和风险防范化解等经济运行“六抓六统筹”工作机制,响鼓重槌敲、真刀真枪干、一刻不停追。
  
  哪里有瓶颈制约,改革“靶点”就定在哪里。
  
  聚焦重点领域,一系列具有阜阳特色的改革应运而生,激发动能、激活潜能。
  
  ——建立季度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观摩和各县(市、区)及省级开发园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项目调度等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机制,市县两级累计召开会商会议91次1590场,研究项目5688个、解决问题5731个。
  
  ——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倾力打造满意“阜”务营商环境品牌,建立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入选2022至2023数字城市管理创新成果案例。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累计节约政府性资金80.96亿元。在全国率先免收投标保证金,累计惠及经营主体4万多家。
  
  ——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旗帜性抓手,深入实施科技创新“4111”五年行动计划,按照“市场主导、政府主推、院校主研、企业主用、金融支持、各方共赢”思路,高标准建设安徽(阜阳)高等研究院。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眼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准营、退出的全生命周期,聚焦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环节,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纵深推进界首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深做实“一枚印章管审批”。
  
  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种优质要素在阜阳汇涓成海,无数创业者的梦想在这里拔节生长。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各类经营主体从2012年的15.31万户增加到2023年的85.14万户,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今年上半年,在建徽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全省排名中,阜阳位居第二。“到阜阳,创业去”成为新选择。
  
  四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阜阳上下正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守正创新、深谋实干,着力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方向正确,方能行稳致远。阜阳坚决扛牢改革重大政治责任,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聚焦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建设“三地一区”“十个区域性强市”目标,谋深谋细谋实阜阳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一步一个脚印把全会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成效。
  
  ——突出重点抓牵引。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扭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双招双引”机制,加快发展八大先进制造业,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抓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在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创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阜阳经验”“阜阳品牌”。
  
  ——雷厉风行抓落实。对照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根据省委工作要求,结合阜阳实际细化分解,明确分工、强化督察,“一线+闭环”抓好改革落实,以实绩实效和群众满意检验改革成效。
  
  改革开放的大潮奔涌向前。
  
  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上,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阜阳正劈波斩浪、勇毅前行,努力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中迈出更大步伐,引领阜阳城市圈奋力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

    访谈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刘铭
  
  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将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牢牢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为阜阳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夯实战略支撑、注入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发展改革系统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尤其是率先推出诸如免收投标保证金、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机制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改革品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下一步,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将立足职能、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坚持创新、规模、就业三个导向,以产业链思维推动十大特色产业尤其是八大先进制造业集聚集群集成发展;坚持“项目为王”,推深做实项目谋划提质、项目建设提速、“双招双引”提效行动,以重大项目增量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持续巩固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投资全省领先势头。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