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荷塘,如何写好“致富文章”?颍上县夏桥镇在万亩荷塘里写出答案:从变“水患”为“水利”发展莲藕产业,到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卖向全国,再到探索文旅产业发展,让荷塘成“富民塘”、村民吃上“旅游饭”。近日,记者来到当地进行了探访。 夏桥镇毛桥村一片荷塘的蜿蜒木栈道上,游客张峰和家人漫步其中,近距离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听说这里增加了一个网红打卡点,我们慕名而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张峰说。 不远处的毛桥莲藕文化展览馆里人气很旺,游客们在其中深入了解荷文化。“现在每天接待的游客量平均在2000人次左右。”毛桥村村委委员李玲玲说。 在一处已经开挖莲藕的区域,工人们正在水里忙着收获;加工厂里,机器轰鸣,莲藕深加工产品成批走下流水线…… 这一处处场景,如果是在以前,村民是想都不敢想的。 地势低洼的夏桥镇,曾经渍涝频发,多雨时节,很多田间积水无法排出,小麦等农作物遭受损失。 几年前,经过科学论证与多方考察,镇政府发现,这片土地虽不适宜传统旱作,却适合水生作物生长。“变‘水患’为‘水利’,发展莲藕产业”,成为全镇的共识。 说干就干。夏桥镇毛桥村等多个行政村对低洼地实施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清淤疏浚、加固塘埂、引入活水、科学规划种植区……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当地广泛引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鄂莲系列品种。昔日的涝洼地,被注入新的生命力,蜕变为碧波荡漾的生态荷塘。 下一步,就是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依托莲藕种植基地,夏桥镇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莲藕种植、藕片加工产业。产业初兴之时,规模小、标准低、市场对接不畅等问题出现。多个村子很快成立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模式,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合作社还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与外地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优质莲藕加工成藕粉、即食藕片、糯米藕等产品,卖向合肥、上海、南京等地。目前,该镇莲藕加工产品年销售量达1.5万吨,年产值突破4700万元。 同时,该镇发展莲藕产业的村子还探索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享模式。农户可以选择土地经营权或资金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合作社每年拿出经营利润进行分红。加上土地租金和务工工资,村民家庭实现增收,万亩荷塘成为当地的“富民塘”。 当地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依托荷塘探索起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子。近年来,镇里修建了休闲娱乐设施,建设莲藕文化展览馆,还推出以莲藕为食材的主题美食,如莲藕排骨汤、糯米藕、藕夹、荷叶叫花鸡、荷花茶、荷花酥、荷叶饭等,还衍生出系列主题产品,将“看荷花”升级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文旅消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去年9月,中国农民丰收节阜阳市农事技能(采莲藕)比赛在毛桥村莲藕种植基地开赛,热闹的场面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此类赛事,也为荷塘带来了更多人气。 “接下来将继续做好‘荷文章’,促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绿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颍上县夏桥镇党政办工作人员李江涛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