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作为皖北龙头城市,阜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社会治理传统,在新时代社会治理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功能、引领作用,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在凝心聚力、同向同行中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汲取传统精华,厚植文化土壤 社会治理的有效推进,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阜阳市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上管仲、欧阳修、苏轼等一大批贤士名流,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人文故事;加上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社会治理的独特文化根基。做好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汲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把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民本思想、“以义统利”的价值取向、“中庸之道”的方式方法、“敬德保民”的治国之道、“缘法而治”的法治理念、“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等历久弥新的传统治理智慧,运用到现代社会治理过程中。深入挖掘传承地方文化中的治理智慧和优质资源,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把优质传统文化资源和地方治理成功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梳理与现代转化,使其与新时代需求相契合,将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融入到社会治理中,增强人民群众的道德自觉与文化自信。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教育活动,提升市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倡导核心价值,引领社会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治理的精神主线,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思想灯塔。在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中,应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度保障、政策引导和教育宣传,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使其成为市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营造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引导群众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共同维护社会和谐。同时,鼓励基层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增强认同感和参与度,进一步凝聚社会治理共识,提升社会治理成效,为社会长治久安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融合多元文化,促进和谐共生 多元文化的共存与融合,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阜阳作为一座兼具传统与现代气息的城市,汇聚了本土民俗、传统礼仪和现代都市文化,这种多元化和丰富性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资源,有利于构建包容开放的城市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文化节、音乐节、“阜马”赛事、民俗展览、文艺交流等活动,增强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理解与互信,促进市民在多元文化中形成和谐共生的社会共识。同时,以法治为保障,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能够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共创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以文化融合促进社会治理,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