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天山脚下“护花使者”

2024-12-25 08:34| 编辑: 刘黎 | 查看: 2663|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牛桂芹 通讯员 姜峰|来自: 颍州晚报

 天山脚下“护花使者”
连续十年,阜阳纤检人在秋冬季远赴新疆参与棉花公检

  在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部的新疆石河子市,冬天经常寒风冽冽、雪花飘飘。9名阜阳纤检人,就在风雪中坚守,从事棉花公证检验工作。

  十年来,每年10月初,我市都会有一支纤检队伍像候鸟一样“飞”往新疆,参加棉花公检工作。严寒的天气、水土不服、对家人的思念……他们克服困难,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守护棉花质量,默默地做着“护花使者”。他们,就是来自阜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纤维检验所的工作人员。

  昨日,记者联系上远在千里之外的阜阳纤检人,倾听他们的“向寒”故事。

  阜阳纤检人员合影

  “向寒之旅”

  零下20多摄氏度,进行露天作业

  我国实行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制度。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花收获后,每年秋冬季,来自全国各地的纤维检验人员,都会奔赴新疆开展监管棉入库公检,时间持续4个月左右。阜阳市纤维检验所的9人“小分队”,便是其中一支队伍。

  今年10月8日,9名公检队员在市纤检所负责人范礼海的带领下,日夜兼程抵达新疆石河子市棉花监管仓库。抵达后,队员们顾不上休息,次日便投入到紧张的监管棉公证检验工作中。

  范礼海介绍,石河子位于新疆北部,冬天特别寒冷,风也很大,大家都是“防寒服+帽子+手套”全副武装。“一下雪,工作人员的身上有时会沾满雪花,远远看去像个‘雪人’。”

雪地里坚守岗位

  目前,当地的气温已经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而公检现场的棉垛,全部都在室外堆放,队员们需要进行露天作业,站在厚厚的雪地里,扫码、扦样、测水……常常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

  “一天下来,感觉全身的骨缝都冻得发疼,还要时刻注意防滑。但为了完成公检任务,大家都会坚守岗位。”范礼海说。

  工作日常

  小分队一天盖章近万次

  位于石河子市的棉花监管仓库,高高的棉垛排列有序,一眼望不到头。

  棉花公检分两大块:现场重量检验和实验室品质检验。现场重量检验包括:毛重、皮重、公定重量、回潮率检验、含杂率检验……最后盖上验讫章。阜阳纤检队员的工作就是进行现场重量检验。

  过磅、抽样、测回潮率、扫码、含杂率检验……还要对所有抽样后的棉包四个侧面盖上验讫章。范礼海说:“我们小分队一天光是盖章就近万次。但任何一个环节、一道程序,即使每天重复几百次,我们也丝毫不敢懈怠。”

  高峰时,每天待检的棉花有20多批,平均每人每天要检测近400包,一包约400斤。截至12月23日,今年阜阳市纤检所在安徽省纤维检验局的带领下已完成棉花公检884批,重约3.8万吨。

  队员故事

  有女队员,有“90后”……

  阜阳赴疆纤检队伍中,不少是老队员,有人还6次赴新疆。

  年过半百的范礼海,是2022年调入市纤检所担任负责人的,已连续3年赴疆。

  而市纤检所副所长贾光新则是今年赴疆队员中唯一一名女队员,这是她第二次到新疆从事棉花公检工作。

  “90后”队员尹欣欣,是2016年考入市纤检所的,第二年就和同事一起远赴新疆巴楚做棉花公检工作。加上今年,他已经6次赴新疆。

  尹欣欣说,在新疆工作期间,多次遇到沙尘暴,至于雪中露天工作,已成常态,“今年下过两次大雪了。”尹欣欣说,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队员们每天只在“两点一线”(工作点、住宿处)奔忙,都在坚守着。“在新疆工作期间,周一至周日都是工作日,为了节省时间,每天中午就在工作点就餐。”贾光新说。

队员口罩、帽子上沾满雪霜
  在异地他乡,难免想家,大家会趁着晚上休息时和家人联系。“都是报喜不报忧,真的遇到事情,也很难赶回去。”尹欣欣说,他们能在新疆安心工作,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同时,有关部门也会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做好保障,不让他们有后顾之忧。

  每年的“约定”

  十年,完成40万吨棉花公检任务

  从2014年开始,阜阳纤检人每年都会赴新疆开展监管棉现场公证检验。

  十年来,阜阳纤检人已经累计完成棉花公检任务量40万吨,在风雪中为棉花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地方经济建设默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队员们说,只要有需要,他们还将继续履行这个“约定”……

  在那里,还成立有临时党支部,阜阳纤检人中的党员也加入其中。

队员进行棉花公检

  今年,在入疆第二天,临时党支部就成立了,每月都会组织党员开展活动。“我们不是高尚,只是坚守,只是履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辜负,纤检……”这是纤检人在业余时间创作的诗歌,也是这群“护花使者”最真挚的情感表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