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在蒙城举办的征文典礼,应阜阳文友盛情邀约,让我到阜阳喝酒。“到了阜阳你莫走,起码要喝一顿酒”,在中国,酒自古以来就是好客之道的象征,翻开千年历史长卷,酒香四溢,沁人心脾。而皖北阜阳,这座闻名遐迩的酒乡,其酒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令人神往。 阜阳的酒文化,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初现端倪。一代名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其故里就在颍上。相传管仲与鲍叔牙情谊深厚,二人常对酒言欢,纵论天下,“管鲍之交”成为千古佳话。美酒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成为阜阳人表达情谊的重要媒介。 阜阳的酒局,有着独特而严谨的礼仪。酒桌上,小巧精致的酒盅是标配。酒宴开始,宾主依次落座,主人率先向贵宾敬酒,再依次敬向众宾客。主人的每一杯酒,都饱含着对客人的热忱与欢迎。主人敬完酒后,贵宾和众宾客也会以酒回敬,宾客之间更是相互敬酒,你来我往,热闹非凡。在阜阳,别人敬的酒一定要喝干净,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酒文化的敬畏。一轮敬酒过后,才开始动筷吃菜,随后,便是更为热烈的互相敬酒环节。 “酒七茶八”,这一独特的饮酒规矩在阜阳代代相传。酒只倒七分满,既体现了主人的谦逊,也寓意着对客人的尊重。倒满酒,在阜阳人看来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有欺客之嫌。而酒令,作为酒桌上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在阜阳更是丰富多彩。常见的划拳,“哥俩好啊,六六六啊,五魁首……”吆喝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若是与长辈猜拳,那开头的“爷俩好啊,先敬你啊……”等酒词,更是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敬重,欢乐中不失礼数。 阜阳的酒桌游戏别具一格,用搅调勺子喝酒便是其中的特色。在酒桌上放置一空盘子,盘子里搁上一个调勺子,有人用筷子搅动调勺子的把儿,待勺子停下,把儿对着谁,谁便要喝酒,喝多喝少随意。这一游戏看似简单,却饱含着主人的好客之意,象征着友情如酒,历久弥香。 刚敬酒时,阜阳人习惯说“写(斟)一点”,先把酒斟上三分之一。敬酒者起身站立,端好酒杯,真诚地称呼对方,喝多喝少全凭心意。这一小小的举动,尽显阜阳人的热情与豪爽。在敬酒过程中,各种吉祥寓意的说法层出不穷。“一心一意”“好事成双”“三人行必有我师”“四季发财”“五魁首”“六六大顺”……每一句祝酒词,都寄托着美好的祝愿,让酒局充满了温馨与欢乐。“走盅”是阜阳独特的饮酒习俗。当你喝完第一杯酒,面前便会突然多出一些酒杯。若别人还想让你继续喝,便会不断递上酒杯,谓之“推小车”“拉小车”“开四轮”。在太和、临泉一带,还有一“邀”一“跟”的喝法,全桌人的酒杯都汇聚在一人面前,倒满酒后一同饮尽,场面甚是壮观。而“炸雷子”更是将酒局的热烈氛围推向高潮,两人各自斟满一杯白酒,端起酒杯,一口气喝完,尽显阜阳人的豪迈与大气。酒量好的人,甚至会“吹瓶”,当众拿起一瓶酒一饮而尽,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北宋文豪欧阳修,曾在颍州(今阜阳)任职,他对颍州的美酒情有独钟。他在颍州留下的众多诗词,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这片土地和美酒的喜爱,让阜阳的酒文化更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 阜阳的酒文化,它不仅是一种饮酒习俗,更是阜阳人热情好客、豪爽大方性格的体现。在阜阳喝酒,喝的不仅是酒,更是那份浓浓的情谊,是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下次若有机会,我定要再赴阜阳,沉醉在那充满魅力的酒文化之中。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