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一位八旬老教师,给我传了一个视频,配张明敏的《乡间小路》。打开后,便沉浸在那美妙的旋律之中以及歌词描绘的诗意画面里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呜喔呜他们唱,还有一支短笛在吹响…… 当我从沉醉中醒来,我清楚地知道,在我如今的故乡,乡间小路已经没有了……歌曲里展现出来的诗意画面,只能在我的回忆中或者偶尔的梦境中出现了。 “蓝天配朵夕阳”是有的,“缤纷的云彩”依然还在,但“暮归的老牛”没有了,“一支短笛”也不复存在了,特别是承载它们的“乡间小路”没有了。乡间依然,路还在,但不再“小”,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对开大卡车的大马路,水泥的或者沥青的路面,宽阔而平坦。这样的大马路,是无法产生歌曲中描绘的那种“乡间小路”带来的诗意。 乡间小路不是修出来的,是人走出来的。第一个人踏出脚印之后,第二个人图方便,也便跟着脚印走。第二个人走过之后,那道痕迹更清晰了,后来的人便都跟着走,于是乡间的小路便出现了。 这样的乡间小路很窄,不少时候只能一人通过,宽的也只是两个人并肩走。路两旁都是茂盛的庄稼,偶然也站着一两棵茂盛的大树,留给路人歇脚乘凉。路面高低不平,但难得见到路面,都被厚厚的野草遮住了,踏上去软软的,像是踏在云朵里。四五月里,路面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红的、白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让人不忍迈开脚步,一脚下去,便可能破坏掉这幅绚烂的织锦。 这样的乡间小路,在我的故乡,现在很难再见到。路都是人修出来的,平坦得如镜面,走在上面,人是舒服极了,但是心里却空落落的,似乎有件什么东西被遗失在了乡间…… 乡间的小路是曲折的。过去,走在乡间小路上,人很难知道路的尽头在何方,它不停地拐弯,一弯又一弯,像是在跟走在路上的人儿捉迷藏,人只能被它牵引着走,走到哪儿算哪儿。外乡人走在这样的路上,经常迟疑着,非常担心会迷了路,走不到自己该走的地方。家乡人则无须这样的担心,只管嘻嘻哈哈地往前走,永远不会担心失去了方向,尽情享受乡间小路带来的那般诗意美。 “曲径”才能“通幽”,乡间的小路必须是曲折的,走在上面,人才有诗意的感觉。可是,现在乡村的路都是笔直的,一眼就可以看到尽头。走在这种路上,无论是家乡人,还是外乡人,都不会迟疑,也不需要担心。道路分岔的地方,有标识,想到哪儿去,标识上写得很清楚,按照它的指示走,一点都不会错。然而,走在这种乡间大道上,人是不再困惑,不再担心,可是就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东西…… 如今的故乡,夕阳下,老牛换成了收割机;朝阳里,锄头换成了拖拉机;田野上,飞鸟换成了无人机;吹短笛的孩子们,都到城里去读书了……我的父辈在田间挥汗如雨的身影,也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波浪里,哥哥们一年四季、一天到晚抱着膀子悠闲地晃在田间地头,不需要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间劳作了。 我现在的故乡早已改头换面,与我儿时记忆里的故乡,不在同一个世界里。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