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我的书房我的梦

2025-5-14 10:04|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710| 评论: 0|原作者: 肖约|来自: 颍州晚报

   日前,一文友问我,有多少藏书,我答,最多时约有1万册。文友说,1万本书相当于一个中型图书馆的规模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多的藏书,况且家庭藏书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

  其实我家中藏书这么多,根源在我身上,由于我渴望从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读书就成为我的日常爱好,因而买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的固定消费。多年来,我经常逛网上书店,看到喜欢的书,不论价格买回来,空闲的时间又跑遍了上海市的废品站去淘书。于是书越来越多,卧室里塞进一个书架,书房放了两个书架,阳台也被无情地征用了,再继续增加的书籍实在无法堆放,只得另外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专门做书房。

  我爱读书的习惯,是在少年时期就养成的。上小学时我很喜欢读书,但那时却是无书可读,因家中贫寒,买不起书。有时,我使出“上天入地”的本事,才能借来一本书来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个叫刘红的女生,她的父母是我们公社的干部,家里有很多书,我俩是同桌,但她约定我一本书只能看一天,到时必须还书。所以每次拿到书,我都是挑灯夜战,一夜看完,决不违约,这也练成了我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那时我最喜欢看的是《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书籍。

  初中辍学出来打工后,上高中的堂弟经常给我寄来《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还有国外名著《飘》《复活》《童年》《呼啸山庄》《红与黑》等书,我空闲时也喜欢到打工所在地的图书馆、书店读书、买书。书多了,需要有一个存放的地方,于是,我萌生了对书房的向往,但那时打工的住所不定,有时连住宿都成问题,哪还敢奢想什么书房?

  我经商后,经济条件提高了,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书房装修得温馨雅致。我爱书,我的儿子因此也受到了熏染,他从小也喜欢读书,因为久浸书香,儿子的谈吐、举止与众不同,他阳光、乐观、勇敢、谦逊,有责任心,令我们夫妇深感欣慰,我更加觉得读书和藏书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

  儿子回老家工作后,我也关了经营20多年的生意,回到了家乡。藏书室的租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妻子说:“为了节省还是退租吧,一些用得着的书籍寄回家乡,其余的分批处置,送人或卖给废品站吧。”我心里老不愿意!

  刚好今年我有半年的清闲时光,于是费了很大精力处理藏书,分三批处置,将有用之书带回家乡,那些随手翻翻的书籍,都“忍痛”舍掉了。藏书众多,工作量又大,好在我自学过图书分类方面的知识,分门别类。于是重新录制藏书目录视频,编订藏书品类:古籍善本、书画真迹、碑帖原拓、文学名著、科学艺术、医学文献、历史哲学、连环画等等,这次大搬动书籍,全部数据库存更新大小硬盘十多个。

  收藏了半辈子的书籍,在我看来,藏书固然重要,但对珍贵版本的图书保护更重要。如今我在废品站淘来的一些孤本已被上海、江苏部分名人故居收藏,这也是我对社会和他人的一份贡献吧。

  人生一世浮华若梦,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赏心乐事足矣。今有一书房,能在安静的夜晚,有书香的围绕,拉上窗帘,泡一杯浓茶,去享受人生的安详,夫复何求!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