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专题 2023年专题 健康阜阳 查看内容

顺应季节 做好夏季养生

2025-5-16 10:20|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734|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段华梅 实习生 罗锐萍|来自: 颍州晚报

   立夏已过,炎热的天气越来越近,我们在养生保健防病方面需要注意什么?阜阳市中医医院五运六气工作室负责人申金贤介绍,在这一时期如顺应时节,做好养生,不仅能顺利度夏,还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饮食要增酸减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四季变化的规律。养生要顺应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申金贤介绍,中医理论认为,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与心气相通。因此,入夏以后的养生,应以养“心”为主。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凡事想开些,少生气,多听听轻音乐。夏日气温升高后,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在夏季要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申金贤介绍,进入夏季后,天气渐热,容易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在起居养生方面,《黄帝内经》是这样阐述的:“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对晚睡早起。晚睡并不意味着过于熬夜,建议晚上10点就寝,早上6点左右起床。

  晚睡早起意味着会睡眠不足,这样会让不少人出现疲乏的现象,有些人一到中午就感觉头蒙,申金贤建议,此时可以通过午睡来弥补晚上睡眠的不足,特别是午饭后消化道供血增多,大脑供血不足,此时即使睡不着也要在床上躺一会儿。有了午觉补充,人的体力就会有所恢复。但需要提醒的是,午睡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半小时至一个小时为宜,午觉后还可以喝一杯清茶,以补充睡觉时流失的水分。

  夏季需适度运动,促进排汗以散热排毒。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游泳、慢跑、太极、散步等运动,但忌大汗淋漓,以免耗气伤阴。在时间上,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开烈日。

  立夏之后,气温升高,人们会发现自己的胃口变差了,消化吸收能力也变弱了。如何吃得健康?申金贤建议,多吃清凉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在夏季可以多吃阜阳人爱吃的荆芥,可清凉解暑。”可以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虽然不是那么可口,却是暑日的健康食品。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可以在餐桌上常备些大蒜。辛辣之物尽量少吃,因夏季阳气上升,容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十人九湿,夏季防湿气

  “5月21日是小满,与端午节临近。”申金贤介绍,此时进入湿热天气,人体很容易受到湿邪影响而产生不适。湿气始于小满,潮湿闷热的天气,人体容易湿热。人们常用“十人九湿”来形容湿气侵袭人体的普遍性。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大多因为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的环境所致。与外湿相对的就是内湿。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常常摄入过多油腻、生冷、甜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在脾胃中滞留,形成内湿。

  湿气有哪些表现?申金贤介绍,湿气重可以体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当湿气重时,即便睡眠充足,仍然觉得身体很沉重,四肢乏力,头重如裹,感觉像被湿毛巾包裹着,容易困倦,去哪里都打不起精神,有头昏脑胀之感,浑身不清爽,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的情况。皮肤、头发容易出油,易长痘,出皮疹、湿疹等。

  体内的湿气如何才能祛除呢?申金贤认为,要根据湿气产生的内外环境而定。如果湿气是外界环境造成的,要尽可能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干燥,经常开窗通风,避免湿气在室内积聚。另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长时间涉水、淋雨等,防止湿气侵入体内。如需涉水,应及时更换衣物,可以喝姜茶等驱寒祛湿的饮品。不要在潮湿的凳子、草地上坐卧,洗浴后要等头发自然干透或完全吹干再睡觉,也不要睡凉地板。

  如果是内湿,首先要从饮食抓起,保持清淡,避免油腻、黏腻、甜腻的食物,也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例如冰激凌、冷饮等。多食用清淡易消化、利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蔬菜等。

  夏天很多人喜欢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里,不出汗并不是好事,要让身体里面的汗排出来,否则体内的湿气会越积越重,就会得病。空调要合理使用,空调温度设置在26℃比较适宜,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8℃,一般2小时左右要通风换气一次。此外,也不要对着空调吹,特别是运动之后。夏天天气炎热,为了散发热量,人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尤其是运动出汗后,若直接开冷气对着身体吹,寒邪容易侵犯人体,抵抗力差的就会出现感冒症状,甚至入侵到肌肉和筋骨之间,留下病根。

  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夏季是“冬病夏治”黄金期。“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夏天是大自然阳气最旺的时候,此时也是人体阳气升发旺盛之时。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贴敷在患者的相应穴位上,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腑脏,能够调整机体内在平衡,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冬季寒冷季节发作或减轻发作乃至不发病。“特别是夏至之后,进入伏天,是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申金贤介绍。

  “冬病夏治”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简单也最被认可的方法就是三伏贴。三伏贴需要贴敷在对应穴位上,治疗不同的疾病,选用的穴位不同。此外,艾灸也是冬病夏治不错的方法。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