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警惕!“手机口”兼职陷阱盯上学生

2025-8-11 09:22|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526|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杨燕 楚楠楠 实习生 金妙言 通讯员 陈飞|来自: 颍州晚报

   暑期来临,不少学生想通过兼职赚零花钱,不料,一些兼职学生竟成了诈骗分子的目标。对方以“高薪轻松”为诱饵,诱导学生参与“手机口”等违法活动,使其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工具人”。近期临泉县公安局查处的一起案例,为大家敲响了警钟。



  7月底,18岁的张某在短视频平台看到“打电话高回报,一小时500元”“两部手机在家赚钱”的兼职信息。联系对方后,他按“客服”的指引,用两部手机做起了所谓“兼职”:一部接通境外诈骗分子,另一部拨打受害人电话,通过同时开启扬声器中转语音,帮助实施诈骗。短短半小时内,他就拨打了20多个电话,非法获利260元。

  张某因频繁拨打电话导致名下电话卡被封停后,竟又用金钱诱惑在校学生王某、赵某等人出租电话卡用于诈骗。截至8月4日被查获时,张某已获利1000元。最终,他因构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被依法没收违法所得、罚款1000元,并处行政拘留10日。

  临泉警方介绍,“手机口”诈骗是诈骗分子常用的隐蔽手段:用两部手机,通过音频连接、数据线或扬声器同步,将境外诈骗语音经本地手机号中转,掩饰诈骗电话归属地。由于操作中用到手机接口,故被称为“手机口”诈骗。

  这类看似“轻松高薪”的兼职,实则是为上游诈骗犯罪做“帮凶”。像张某这样受蛊惑或利诱,为电诈提供辅助支持的人,被统称为“电诈工具人”,他们为境外诈骗分子操控国内电话卡提供技术通道,是诈骗链条的重要环节。

  警方提示,学生参与此类“兼职”需认清法律风险:轻则电话卡被限制停用,重则可能涉嫌违法犯罪。个人电话卡、银行账号实行实名制管理,滥用必将担责;家长也应加强监管,关注孩子手机使用动态,避免其接触不良社交软件,同时妥善保管名下电话卡,防止被诈骗分子利用。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